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 挺多人盯着经济盯着制裁,盯着西方态度,其实关键不在这儿,真正卡住的是它自己这套底层结构和认知,国家从一开始路就定死了,地理往东方,文化朝西方,体制是集中管控,脑子里想着民主和现代圈层,想去当欧洲国家,活法更像亚洲帝国,一组拉扯一直在,战争不过把绳子扯到最紧那一下。 圣彼得堡一看就懂这股劲儿,彼得大帝跑去欧洲学手艺,回来把城修在波罗的海边,靠着芬兰湾,把窗口朝着欧洲摆着,像一面镜子也像一个闸门,修城的代价不小,三万多农奴倒在工地上,国家外形往半欧式走,底子还是斯拉夫传统,军队用法是东方的节奏,语言习惯也是那股子硬直,西装穿上了,里面还是胡服骑射的路数。 结果就是长期摇摆,往东看是草原秩序和贵族的鞭子,往西看是歌剧院议会和市民生活,两边都想要,两边都没拿稳,身份这件事悬着,政策也就跟着在两端打点,哪一端风大就往哪一端靠过去。 苏联解体前后这个悬更明显,叶利钦这批人把方向摆进西方,公开讲融入,盯着北约那边想打通通道,姿态放得很低,希望能进圈,北约这边架构在动,东扩一轮接一轮,安全空间被压缩到门口,乌克兰这块地成了警报器,一响起来整片区域都在抖。 国内这十年改得急,国企一波私有化,寡头起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旁边给方案,指标上去一下又下去,社会里信任变薄,很多人这时才发现理想和操作之间有缝,账算到最后,不是口号里那套画面。 普京接手以后把方向拉回稳定,动作一件件落地,寡头压住,媒体和地方权力收拢,能源重新整合,军队按序重练,核力量地位抬高,这套方式挺熟,强国路径的那种手法,目标就是先把盘子稳住,再谈扩展。 和西方的来往没断,索契冬奥做成全球舞台,G8的席位拿到就坐进去,贸易继续押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一条条铺过去,学术和资本还是往巴黎伦敦纽约走,人往外跑,钱也追着项目跑,嘴上把主权拿得紧,手上又把接口留着。 乌克兰这块不是单纯的战场,更像镜子,安全之外还有身份焦虑,乌克兰一旦把欧洲模式跑顺,传过来的信号很直接,斯拉夫语群可以不靠莫斯科也能过得去,俄罗斯对这个点格外敏感,镜像照出来的不是别人,是自己过去那段路。 战事后提向东看,和中国合作,做欧亚布局,话是这样说,动作落下去就看通道怎么选,西边门关得紧,路线就拐向东方,能源结算绕着西方银行转一圈再回来,军工这块靠冷战积累撑着,科技链条很多环节得外部采购,互联网监管加码,实际对东方的投入在权衡里走,步子不大不小。 中国和俄罗斯这层关系要看清,能合作就合上手,亲兄弟这话不必挂嘴边,利益有重叠,文化制度有差异,这边坐多久看风向,那边一旦释放空间,回身的速度也不会慢,合作要做成长期的事,就把预案备好。 中国这边更看互利共赢,做事按双赢的方式去推进,不靠谁的文化当旗子,邻里关系有边界,合作不依附,亲近不捆绑,流程走稳,底线划清,风向改了也不慌。 俄乌战争摆在今天,军事冲突是一层,身份测试是更深那层,俄罗斯可以不打,结构把它带进来,想要一个不完全属于它的身份,身份这东西靠城和衣服装不出来,背后是文化是制度是人民的信心,向东向西都是路,先把“我是谁”站稳,脚下的步子才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