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男篮今天在日照开球,朋友圈里最火的三个字不是“买票吗”而是“看后卫”,徐杰和赵继伟成了话题C位,评论区里连广东辽宁球迷都暂时停战,毕竟一个上赛季场均10分5助的小个子靠变速撕裂防线,一个交出13分8.9助的“指挥官”用挡拆把回合当股票精算,这两套剧本拼在一起像是国产后卫最后的面子牌。 问题来了,热身赛里徐杰单挑河村勇辉能连过三招,赵继伟也能跟澳洲后卫对喷后再来个精准空接,但到了正式比赛窗口会不会出现熟悉的“高开低走”,毕竟去年世界杯中国队背着一堆夸张数据还是被菲律宾按在地板摩擦,观众对数字免疫后只认硬仗成色。 再看排兵布阵,辽宁这边让赵继伟继续和张镇麟打老牌连线,广东则干脆把徐杰推到主控位置测试极限,这种“各自为政”的赛程让两人想复制国家队后场组合几乎不可能,可也正好给了我们观察他们单核效率的绝佳样本——谁能在缺少熟悉体系时仍把节奏踩准,谁就有资格下次窗口期继续穿那件14号或17号球衣。 舆论场同样热闹,微博上关于“徐杰是不是后卫天花板”的话题一天干到两亿阅读,质疑声也不弱——有人翻出他对阵深圳时的三次致命失误反问“关键球你行吗”,而赵继伟那记半场超远传球被剪成15秒短视频,点赞回怼的弹幕堆得像双十一购物车,不可否认的是,数据和人设在网络的放大效果已远超十年前姚明时代的报纸头条。 所以今晚的哨声不只是山东体育馆的开场铃,更像一块测谎仪,测的是“热身赛之王”到底是标签还是实力,测完再说谁该被吹到天空谁又该脚踏实地,比赛结束后我只关心一个问题:两个身高都不到一米九的后卫,能不能让我们暂时忘掉内线没人、外线摆烂的老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