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父母,智慧?躺平?还是摆烂? 刷到一段小学生与父母的对话(不确定是否为剧本)。 内容大体如下: 孩子:老师不让我参加期中考试,说拖班级分。 父:很正常,你影响老师绩效,影响老师收入了。咱又不上补习班,学习跟不上,很正常。 孩子:考试很差,几十分,老师说下次再考差,要挨揍。下午不想上学了。 父:很正常。你影响老师收入,影响老师生活。那咱下午就不去了? 这个视频的评论区挺热闹的。 梳理了几个观点: 1 孩子大概撒谎了,编排老师,因为老师的收入(绩效)不受孩子成绩影响; 2 孩子成绩差,是父母责任(摆烂),因为不上心,一句“很正常”,暴露心态; 3 家长很开明,没有给孩子太大压力(不内卷,躺平); 4 老师这个做法不对,家长应该为孩子争取权益,而不是支持,逃避; 5 学生成绩不直接影响老师收入,但会影响老师的发展(晋升、评职称、岗位调动),也可能是老师的额外收入(补课,销售教辅等); 6 家长想开明式的教育孩子,但是理解的又不够,搞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如果是你的孩子,说:老师因为我成绩差,不让参加期中考,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就我而言,这个父亲的处理,可以梳理一些可取,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 把老师当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过于美化(大道理、鸡汤),身为老师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而是老师也要生活,老师也有进取心(KPI,晋升,考评。。);这样的逻辑跟孩子沟通,孩子能很早的就理解人性,正视人性,以后其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用被伤害以后,才正视人性。 第二 在没有好的方式适合处理,淡化冲突:儿子不能参加期中考失落,但是儿子也不愿意参加补习班,那就冷处理——你不愿意参加补习班,就像老师不愿意你参加期中考一样合理: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彼此尊重。 第三 冷处理(淡化矛盾,冲突)以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可能和事实之间存续一个演变的过程。——《天道》 如何演变? 正如网友评论的:小学如果不及格(特殊情况除外),绝对是家长的问题。 不是不会不及格,而是不及格意味着有问题,问题如何治本?关键在家长。 家长如何帮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能解决,说明家长即了解一定教育原理,方法,也对自己孩子比较了解; 不能解决,就是家长教育上“病急乱投医”了。 男生相对女生来说,“开悟”晚一些(服从性弱一些),如何让男孩子(低年级)意识学习重要性,是一门学问。 而不是讲大道理灌输,这位家长前面铺垫不错,关键就是后续: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愿意多琢磨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很笨嘛?成绩差不要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