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买的房子,400万卖了,又300万买回来,这账乍一看是赚了。如果光看房价差额,500万买的房最后花300万就拿回,好像赚了200万。但实际有这么简单吗? 头条的各位大神哦,大家算一下到底赚了还是赔了? 这笔账可不能光看买卖差价。咱们得把交易成本掰开揉碎算清楚。买房卖房不是菜市场买菜,中间藏着不少真金白银的支出。 第一次卖房时就亏掉100万。这可不是小数目,够在二三线城市付个首付了。更扎心的是,这400万里还要扣掉中介费、税费。按照市场行情,中介费通常1-2%,增值税、个税也得几个点。 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算进去,实际到手可能就380万左右。这还没算当初买房时交的契税、装修投入。要是精装修的房子,这笔损失更让人肉疼。 第二次买房的花销也不能忽视。300万的房子,光契税就要交3-4万。如果找中介,还得付中介费。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又是小十万的开销。 最关键的是资金占用成本。500万可不是小钱,放在银行里每年都能生出不少利息。就算存定期,三年下来利息也有几十万。这笔机会成本很多人根本没想到。 咱们来算笔明白账。假设第一次持有两年,资金成本按年化4%算,光利息损失就40万。再加上两次交易的中介费、税费,总共可能超过50万。 表面上看是低价买回了房子,实际上把隐形成本都算上,这笔买卖很可能是在亏钱。房产交易最怕这种来回折腾,每次过户都在给各方送钱。 更别说这期间耗费的时间精力。跑手续、谈价格、办贷款,哪个不费心?这些隐性成本虽然没法用数字衡量,但都是实实在在的付出。 有人可能说房价涨回来就赚了。这话听起来在理,可要是当初不卖,不是能赚更多?这一卖一买之间,既亏了交易成本,还可能错过上涨行情。 投资房产最忌讳情绪化操作。看到房价跌了就慌慌张张卖出,等跌到底部又不敢接回。这么来回折腾,最终都是在给中介和税务局打工。 理性的投资者都会考虑持有成本。优质房产长期持有往往比频繁交易更划算。既省去交易费用,又能享受完整的升值红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现在的人都戒烟戒酒是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