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朱德到一个村里去视察,看到河里有两只野鸭,一时兴起,就开枪将两只野鸭打死了,可当警卫员将鸭子捞上来的时候,还被一个老大娘讹走了40块钱。 “这母鸭开春才孵了一窝崽……四十块!少一分都不行!”老大娘颤抖的声音,在1948年盛夏的河滩上格外清晰。只见她蹲下身,轻抚着尚有体温的鸭子,眼眶泛红。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朱德总司令,沉默地看着这一幕,随即从军装内袋取出布包,数出四张边区币:“我们违反了群众纪律,必须照价赔偿。”警卫员低声提醒:“市价只要十元一只。”但朱德坚持如数付钱:“错了就是错了。” 这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当时朱德正陪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全国战局,每天要处理大量军务,却依然坚持深入农村调研。事发当日,朱德在完成军事部署后,沿滹沱河沿岸考察地形。河面游弋的鸭子被误认为是野禽,才有此误会。 据《朱德年谱》记载,他经常告诫身边同志:“我们不是旧军队,不能占老百姓一分便宜。”这种严格的群众纪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武装力量的根本特征。 而朱德同志的革命生涯始终贯穿着严于律己的作风。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从万里长征到抗日战场,他始终与战士同甘共苦。 在太行山抗战时期,他和战士一样吃野菜、住草棚。解放战争期间,他的衣服总是补丁摞补丁。这种以身作则的品格,赢得了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事发后,老大娘得知对方身份,执意要退还多收的钱款。朱德通过村干部婉言谢绝,并再次强调:“这是我们的纪律。” 这件事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当时正值土地改革深入推进时期,领导人以身作则遵守群众纪律的行为,进一步巩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从革命元勋到新中国主要领导人,朱德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却始终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这件小事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是一个政党严明的纪律要求。 只能说,四十元边区币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它承载的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是革命领袖的自我要求,更是一个政党走向胜利的根基。然而也正是这种严于律己、心系群众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铸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基石。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色记忆】朱德: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老爷》 文|沐琨 编辑|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