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袋子居然能卖钱?”最近,不少人在二手平台刷到奶茶包装袋的交易帖时,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惊叹。原本喝完奶茶随手一扔的纸袋、杯套,如今被标上1元到50元不等的价格,甚至有联名款被炒到上百元,有人靠转卖攒下的包装袋赚了近千元。这场由奶茶包装引发的“财富小风波”,正悄然改变着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江西26岁的橘子就是这场风波里的“弄潮儿”。从去年4月到现在,他攒了上千个奶茶袋,光是买奶茶就花了2万多元。为了收集限量款,他常一次性买三四杯,还专门腾出货架堆放这些袋子。重复的袋子他会挂到二手平台,普通款卖两三块,稀缺款能标到15元甚至30元,到现在已经赚了800多元。和橘子类似的还有90后上班族友友,她收集了200多个奶茶袋,和同事互换像集邮,普通款卖1元,联名款能卖5到10元,光是特别款就赚了一百多块。 这股热潮背后,藏着年轻人对“仪式感”的执着。大学生邹栋只收集哪吒联名袋子,因为“太喜欢那个IP了”;他的同学王潇潇会为蜡笔小新联名款买单。对他们来说,这些印着动漫角色、明星联名的袋子,不只是装奶茶的工具,更像是一张“圈层入场券”——在社交平台晒出收藏,能迅速找到同好;和同事互换袋子,又成了拉近关系的社交方式。就像友友说的:“这就像集邮,是一种社交。”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觉得这是“新型过度消费”:为了一个袋子买三四杯奶茶,本质是被商家的“限量营销”牵着走。广告从业者顺顺却认为,品牌通过联名包装强化用户认同,恰恰抓住了年轻人“为情感买单”的心理。心理学从业者宁女士也指出,每代人都有缓解焦虑的方式,攒奶茶袋和攒盲盒、攒金饰一样,都是用小物件寄托情感,没必要上纲上线。 其实换个角度看,这场热潮也藏着环保的巧思。有手工艺教师提到,奶茶包装改造降低了手作门槛,免费材料让更多人体验创造乐趣,还能培养环保意识。比如用袋子做冰箱分格、野餐装备,既实用又有趣。 不过,想靠卖袋子赚钱也得理性。有人囤了太多普通款卖不出去,有人为攒袋子喝奶茶喝到反胃,反而亏了本钱。毕竟,袋子再值钱,也比不上健康重要。 说到底,奶茶袋从“垃圾”变成“潮物”,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缩影——他们不再只追求实用,更愿意为情感价值、社交属性买单。但无论是收藏还是转卖,都得记住:别让“仪式感”变成“负担感”,别让“小爱好”掏空“钱包”。 你身边有人攒奶茶袋吗?你会为了限量包装多买奶茶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案例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