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机器人最核心的痛点,本质是实验室数据和真实场景脱节,很多灵巧操作一到家里就失灵。硅谷 Sunday Robotics 的 Memo,倒是找了个不一样的解法。它没走传统遥操作或仿真数据的路子,而是让人类戴和机器人手匹配的 “技能捕捉手套”,在普通家庭里采集真实操作数据,1000 万条样本全来自生活化场景,这让它能搞定折叠袜子、清理餐桌这些细活,还能跨房间导航,应对陌生环境。ACT-1 模型不用机器人数据也能训练,这点在技术上算是个小突破。团队是斯坦福背景,全栈覆盖软硬件,能把精细操作和导航结合起来,确实有两把刷子。但客观说,家庭场景复杂多变,Memo 目前能覆盖的功能还有限,而且规模落地的成本、不同家庭环境的适配性,都是要面对的问题。不过这种 “从人类真实操作学技能” 的思路,倒是给具身智能落地提供了一个方向。你们觉得家庭机器人要普及,最先要攻克的是技术还是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