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蒋经国的实力和威望,完全是可以在1988年去世的时候,将台湾省交到他的儿子手中。当时,长子蒋孝文55岁,次子蒋孝武43岁,三子蒋孝勇40岁,可以说都有资格,继任蒋经国的位置。怎么就没把权力传给儿子,反倒让蒋家彻底从台湾政坛消失了? 蒋孝文这第一位接班人候选,简直是把“扶不起的阿斗”演绎得淋漓尽致。蒋介石当年多看重这个长孙啊,败退台湾后就把他往高雄凤山军校送,想让他走军旅路线,结果这公子哥哪受得住军校的纪律,没俩月就逃回来了,把老爷子的脸都丢尽了。 老爷子和蒋经国不甘心,又给他铺了条看似稳妥的路,先安排他去台湾电力公司驻金门战地当经理,那时候金门的电力工程可是军方全力配合的重点项目,明摆着是让他刷政绩攒声望,为日后接班铺路。 可蒋孝文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在金门混了阵子靠着背景调回台湾本岛,当了桃园区经理还兼任国民党桃园县党部主任委员,手握实权本该好好表现,他却反倒彻底放飞自我。 年轻时的蒋孝文仗着蒋家光环,把公子哥作派发挥到了极致,怀疑妻子在外有男友就自暴自弃,整夜在外酗酒鬼混,圆山饭店那样当年连党政军官员都难得踏足的豪华场所,他却能免费霸占豪华房间放纵作乐,结果一不小心和一位德籍女子厮混染上了梅毒,直接伤了大脑,60年代就落下了说话颠三倒四、无法集中精神的毛病,简单的词汇都没法连贯表达。 这还不算完,1970年冬天,时任中台化公司副总经理的他前一晚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上班锁在办公室睡大觉,忘了服用控制家族遗传糖尿病的药物,低血糖引发昏迷,虽然被送到台北荣民总医院抢救捡回一条命,但脑部细胞受损严重,智力直接退化成四五岁孩童水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他只能被妻子徐乃锦搀扶着,脚步踉跄、嘴巴颤抖地站在父亲灵前,连表达悲伤都显得吃力,这样的状态别说接班掌权,就连正常处理事务都做不到,蒋经国就算有心传位,也不可能把台湾的局面交到一个需要人全天候照料的儿子手上。 老大彻底指望不上,蒋经国只能把目光投向次子蒋孝武,可这位二公子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主。 从小就不爱读书,在侍从人员的纵容下恃宠而骄,整天玩枪弄刀,在外惹是生非,给蒋经国添了不少麻烦。 但蒋孝武有个“优点”,那就是接班的野心特别大,一门心思要走蒋经国当年的老路,想从掌控情报系统入手夺权,到处拉拢“国家安全局”“调查局”的官员,逢年过节给情报系统的头头脑脑打电话送礼,出访回台都要让秘书联系情报官员到机场迎送,硬生生给自己营造出一种“情报系统靠山”的假象,台北政坛早早就传开了他要接班的说法。 可这种刻意经营的关系最终却害了他,1984年江南命案爆发后,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蒋孝武直接下令,但竹联帮的张安乐和凶手董桂森都一口咬定是他授意,加上他长期和情报系统纠缠不清的印象,全台湾乃至海外都把矛头指向了他。 为了堵住悠悠之口,蒋经国只能忍痛把他调离台北这个政治中心,打发去新加坡当“驻新加坡副代表”,1986年2月他离台后就再也没见过父亲,接班梦彻底破碎。 老三蒋孝勇相对靠谱些,没有两个哥哥那么荒唐,做事也务实,但他终究没能扛起蒋家传承的担子。 一方面是因为大哥二哥接连搞砸了蒋家子弟的名声,民众对蒋家世袭已经颇有微词,另一方面蒋孝勇自己也清楚二哥的前车之鉴,对政治权力的野心远不如蒋孝武强烈,更多精力放在了经商上。 关键是80年代的台湾已经不是蒋家刚到台湾时的局面,1987年蒋经国解除了戒严,开放了党禁,台湾的民主化浪潮已经不可阻挡,民众越来越反感家族政治,党内元老和反对势力也绝不会容忍蒋家继续垄断权力。 蒋经国自己也看清了形势,1985年两次公开表态“从来没有考虑蒋家成员接班”“蒋家不能也不会参选下任‘总统’”,这既是顺应时势,也是对三个儿子实在扶不上墙的无奈。 蒋孝文彻底垮掉,蒋孝武声名狼藉被流放,蒋孝勇缺乏政治威望和野心,再加上外部政治环境的巨变,蒋家就算想继续留在政坛,也已经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眼睁睁看着权力落到李登辉手中,彻底退出台湾的政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