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闹笑话!花10亿美元购买中国8台盾构机,想着借此学习,谁料,拆解后竟然不会

雨中山果落 2025-11-24 23:20:11

印度又闹笑话!花10亿美元购买中国8台盾构机,想着借此学习,谁料,拆解后竟然不会组装,最后又不得不求助于中国。 九十年代末,国内地铁隧道刚起步,一台德国货报价好几亿,现场安装时外国专家拉帘子挡着,不让中国工人靠近看参数。 维修一小时收5000美元,态度傲慢。2002年,上海项目又买德国机,价格直接1.5亿一台,技师调整数据还得躲着人。这种卡脖子事反复出现,逼得国内企业下狠心自己干。 中铁装备和一堆研究所组队,从主轴承材料开始啃硬骨头。实验室里反复测试合金配方,车间里夜以继日切样件试耐磨。 2004年,第一台原型机在郑州转起来,虽然还有毛病,但总算迈出步子。六年攻关,三十多项难题一个个解决,2008年“中国中铁1号”正式下线,直径6.3米,推进系统稳稳当当。 从那以后,国产机子工厂流水线焊钢板、对接盾体,年年几亿砸研发,工程师跑全国工地采集地质数据,针对软土硬岩调参数。 现在全球十台盾构七台中国造,中铁装备销量八年世界第一,出口五十多个国家。适应砂土层、玄武岩层、甚至高水压环境,全靠上万个项目磨出来的经验。 印度孟买沿海公路隧道项目急需大直径盾构。2018年莫迪启动计划,先找美国买,结果机器三天两头罢工,维修支持拖拖拉拉,等了半年损失2.3亿美元。 吃一堑长一智,转头看中国货,性价比高,定制化强。最终从中国铁建重工订了几台大直径机,总价传闻10亿美元左右,专为孟买砂土玄武岩混合层设计,刀盘转速压力全调好。 设备到港拆成数百个部件,本来合同里有中方团队现场指导安装调试。谁知印方突然变卦,拒绝中国工程师上岸,说自己团队完全能行。 仓库里零件堆成山,印度工程师拿着图纸比划,液压管线接口一大堆,颜色编码复杂,接错一根压力就乱套。主轴承几百吨重,合金层配方看不懂,仪器扫半天数据对不上号。 控制系统的智能程序几百万行代码,能自动调掘进参数防塌方。印方试着插通用读取器,屏幕直接报警,传感器锁死。 几个月过去,零件还散着,工地外进度牌日期一拖再拖,每天烧钱几百万美元。印方一度甩锅说设备有缺陷,但内部检查发现参数被乱改导致不兼容。 疫情加上中印关系紧张,中国工程师签证批不下来,印方又拉不下面子求人。 结果本地团队加班加点,靠着在其他项目上中国机的类似经验,总算把机器拼起来。这事暴露出来印度在高端装备上的短板。 制造业竞争就是产业链和积累的比拼。土耳其想拆F-110发动机仿制,结果美国一断供直接瘫痪。印度花钱买教训,想站稳脚跟,得沉下心搞自主研发,别总想着走捷径。否则下次还得重蹈覆辙。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雨中山果落

雨中山果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