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激荡-阿拉伯风云(一)⑥1956年,因埃及总统纳赛尔成功驱逐英法帝国主义势力,泛阿拉伯统一运动风起云涌,左翼力量强大的叙利亚率先宣布将与埃及合并,加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继埃及之后成为第二个全面接受苏联武器和训练的阿拉伯国家。由于当时叙利亚巴尼亚斯港是伊拉克石油向欧洲出口的管网终点,美英怂恿邻近的北约国家土耳其向边境增兵,激化地区矛盾,土耳其情报局特工还联系上哈立德,许以重利,企图推翻亲埃亲苏的叙总统舒克里·库阿特利。到了7月份,西方为军事推翻叙利亚政府的计划趋向成熟。9月8日,美国第6舰队的五艘军舰靠近叙利亚海岸,到了24日,美国又向地中海派遣以“张伯伦湖”号航母为首的38艘军舰,并搭载近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准备在叙利亚实施登陆。由于叙利亚遭遇侵略威胁,苏联迅速采取措施,安排“日丹诺夫”号巡洋舰和“斯沃博德内”号驱逐舰驶入叙利亚拉塔基亚港,这是苏联军舰首次抵达叙利亚。10月7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雷斯顿采访时公开表示:“我们绝不允许北约对叙利亚动手,这是美国鼓动土耳其采取反对叙利亚的行动。如果战争爆发,我们在土耳其附近,而你们(美国)不在。只要枪声一响,苏联的导弹就会起飞,届时悔之晚矣。”也是在苏联鼓励下,10月13日,携带苏式武器的埃及部队也来到叙利亚拉塔基亚,增强了叙利亚的军力,而且因为纳赛尔的崇高威望,加上过去奥斯曼帝国压迫阿拉伯人的历史记忆,苏丹、伊拉克、也门、约旦、黎巴嫩等国大批民兵志愿来到叙利亚,愿与土军决一死战。正是害怕与苏联、埃及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土耳其乃至幕后的美国最终取消了入侵叙利亚的计划。 戈兰高地的命运已无可改变 正因为太长时间处于异族统治之下,加上独立后深陷阿以矛盾和大国博弈之中,叙利亚军队特别是高级将领有浓重的对外依赖思想,他们遵循实用主义哲学。土耳其入侵危机解除后,叙利亚与埃及经历了三年多“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时光,但还是因经济和政治矛盾分家,只能更全面地仰赖苏联,苏联也取代法国成为叙利亚的主要武器供应方。20世纪60年代,叙军开始用上苏式T-34/85坦克、122毫米M-30式榴弹炮、122毫米A-19式加农炮,1964年11月,叙利亚同以色列爆发“水战”,这些武器就派上用场。那时候,叙利亚政府试图对流经戈兰高地的约旦河、耶尔穆克河改道,破坏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海(太巴列湖)的农业生产,没想到以军出动飞机空袭叙方工程队,而叙利亚人就用这些苏联武器攻击以色列的农场,以军接着派出王牌装甲7旅,他们从英国买来的“百人队长”坦克有新式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和精度都压倒了叙军,结果改道工程被迫中止。这次挫折刺激了叙利亚向苏联要求获得更好的装备,很快叙军装甲14旅、44旅用上了更好的T-54、T-55中型坦克,以补充过时的T-34/85坦克和原纳粹德国IV号坦克(从法国、西班牙淘来的二手货),SU-100自行火炮配属给机械化旅的反坦克连,新组建的机械化17旅则装备了苏式BTR-152装甲输送车。 也是在苏联专家手把手教导下,1961~1967年,叙利亚在戈兰高地修筑了自己的“马奇诺防线”,地下掩体、坦克坑和火炮阵地覆盖了从加利利海向北延伸的山脊,俯瞰着西边以色列的低洼平原,这条防线是迄今在中东出现的最坚固的筑垒地带,它们蜿蜒在戈兰高地棱线上,比以色列一侧高出600米,陡峭、光秃的山坡是绝佳的天然斜坡,完美保护着叙利亚的左翼,而整条防线的纵深超过20千米,布满了工事、堑壕和火炮,常见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碉堡内设有轻重火炮和机枪,并备有高倍望远镜,能对以色列纵深地域进行压制,仅第一线的265门火炮每分钟就能发射十吨炮弹。可滑稽的是,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伊利·科恩利用伪装的“阿根廷商人塔贝斯”身份混进叙利亚,通过代理欧洲军火生意,结交了大批叙军高官,这些军官对外国人毫无防备,透露大量绝密情报,尤其是陪伴科恩多次进出戈兰高地防线禁地,让以色列轻松掌握秘密。虽然科恩最终被叙军事情报局捕获并公开绞死,但戈兰高地的命运已无可改变。
外蒙古的战争潜力如何?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