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整整六年,乌克兰明白了一个道理! 2019年的春天,基辅街头满是彩色海报。喜剧演员泽连斯基那张带着“草根诚意”的脸,贴满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那会儿大伙儿走出家门投票,不少老人攥着选票的手都在抖——盼着这个没沾过政治的“自己人”,能把贪腐横行的旧摊子彻底掀翻,能让孩子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找到工作。 谁能想到,六年后的今天,这些期盼全成了碎在风里的泡影。联合国最新数据摆着,乌克兰近五分之一领土不在自己手里,黑海沿岸的粮食出口港反复拉锯,东部工业区早被炮火啃得只剩断壁残垣。 冬天刚过,可不少家庭还在烧木头取暖,不是不想用电,是电站被炸得修不过来;超市货架上的奶粉常被一抢而空,物价飙得比战前翻了十倍,普通人家连买块面包都得盘算半天。 泽连斯基刚上台时确实火过一阵。他拍的政治讽刺剧《人民公仆》里,中学老师怒怼官僚的台词,成了全乌克兰的流行语。 他借着这股劲儿搞“反贪风暴”,把几个老牌政客送进监狱,民意支持率一度冲到70%以上。那会儿西方媒体也跟着吹,说这是“西式民主的又一次胜利”,连美国前总统都公开给他站台。 转折点出在对西方的“迷信”上。泽连斯基政府一门心思要加入北约,哪怕俄罗斯反复警告“这是红线”也没停步。2021年下半年,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冲突升级,政府非但没想着和谈,反而向西方索要更多武器。 当年年底,泽连斯基还在联合国大会上喊话,说“要靠北约保护乌克兰的每一寸土地”。2022年2月冲突全面爆发,最初的几个月里,乌克兰确实靠着西方援助稳住了阵脚。 可日子一长,“靠山”就露了真面目。美国承诺的400亿美元援助,一半以上是武器,民生资金拖了又拖;欧盟说要接收乌克兰难民,转头就给周边国家发“安置补贴上限”,波兰甚至一度关闭了和乌克兰的边境检查站,不让难民再涌入。 最让乌克兰人寒心的是那些“和平协议”。去年土耳其牵头的谈判里,俄方提出的停火条件里包括“承认克里米亚现状”“顿巴斯地区高度自治”,泽连斯基政府刚表露出谈判意愿,美国就派高官连夜飞到基辅,明确说“现在停火对西方不利”。 今年联合国拿出的28条和平倡议,里里外外看下来,都是让乌克兰“让利换和平”,可西方却没一个站出来帮着争取有利条件。 有基辅市民在采访里说,“六年前我们选的是‘好日子’,不是‘战场’”。这话戳中了要害——把国家的命运绑在别人的战车上,再美好的承诺都是空谈。 西式民主喊的“自由”“平等”,到了乌克兰这儿,变成了“炮弹自由”“难民平等”。那些曾为泽连斯基欢呼的年轻人,现在要么扛着枪上了前线,要么挤在难民车里往欧洲跑,他们当初信的“民主神话”,早被炮火炸成了碎片。 说句实在的,乌克兰这六年的遭遇,不是“民主的错”,是“选错路的痛”。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来不是靠跟着别人喊口号,而是得扎扎实实地搞民生、稳外交,得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朋友是谁。 西方给的“糖”再甜,也藏着“割肉”的刀;自己的骨头再硬,也架不住被人当枪使。整整六年,乌克兰终于明白了——国家的命运,只能攥在自己手里。 和平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的,而是靠实力争取的;好日子也不是靠“口号”喊来的,是靠老百姓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参考信息:极目新闻——“28点和平计划”背后的三重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