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太绝了!美国费尽心机把日本推到反华第一线,结果俄罗斯直接抄了日本的大后方。禁渔令一出,北海道渔民生计断绝;能源阀门一握,日本电网岌岌可危。普京这手“扼喉战术”,直接让日本架在火上烤,进退两难! 美国这套“借人挡枪、自己赚钱”的玩法在欧洲刚试完水,转头就想在亚太复制粘贴,日本成了被选中的“新演员”,只不过这次还没等主角完全入戏,俄罗斯就从侧幕里伸出来一只手,直接攥住了日本的要害。 先说说美国在欧洲的成功经验,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国会前前后后批了1750亿美元的援乌款项,听着挺唬人,好像全砸给了乌克兰,实际上这里面水分大得很。 有690亿跟乌克兰压根没关系,全拿去填美国自己的部门缺口了,剩下的1060亿里,至少70%也没离开美国本土,全流进了军工企业的口袋。 耶鲁大学教授算过一笔账,这些钱里90%都留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工巨头股价蹭蹭涨,市值每家都多了150亿美元不止,就连生产“海马斯”火箭炮的工厂,产量都从每年60套飙到96套。 泽连斯基自己都坦言,拿到的其实是贷款,还得用乌克兰的矿产抵账,美国却把冲突当成了清库存、扩产能的生意,这套路玩得炉火纯青。 现在这剧本原封不动搬到了亚太,主角换成了日本。美国给日本画的大饼叫“军事正常化”,一边借着《日美安保条约》升级把同盟改成“攻守兼备”,一边天天撺掇日本涨军费,从要求GDP占比2%到喊出3.5%,本质就是让日本多掏钱买美国武器。 日本还真就顺着杆子爬,国防预算连续涨了12年,2025年从美国采购武器的预算都飙到9108亿日元,比2020年翻了快一倍,连“爱国者”导弹都先卖给美军试水,摆明了要当美国军工的“回头客”。 美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日本冲在反华第一线当“肉盾”,自己躲在后面卖装备,既能牵制中国,又能清空军火库存,顺便还能把亚太国家都绑上自己的战车,这算盘打得太平洋对岸都能听见。 可美国千算万算,没算到俄罗斯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跟日本正面掰手腕,直接绕到后面戳软肋。日本北海道东部的渔民早就尝到过厉害,俄罗斯之前一纸禁渔令下来,不准日俄渔船在俄专属经济区流网捕捞鲑鱼和鳟鱼,这一下就断了当地的经济命脉。 要知道鲑鱼捕捞是北海道东部的支柱产业,连加工带销售的损失超过250亿日元,合人民币13亿,多少渔民指着这片海域吃饭,这下直接没了生计。日本首相亲自去求普京都没用,俄罗斯就是看准了渔业对北海道的重要性,一出手就打在最疼的地方。 比禁渔更要命的是能源卡脖子。日本每年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里,9%都来自俄罗斯的“萨哈林2号”项目,这部分天然气撑起了日本3%的发电量,夏天一到用电高峰,电网本身就绷得紧。 2022年俄罗斯直接下令成立新公司接管这个项目,要求外国投资方一个月内申请保留股份,三井、三菱这两家日本企业当场就慌了,股价直接跌超5%。 日本想找澳大利亚、卡塔尔补缺口,可全球都在抢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早就涨上了天,真要是断供,别说工业用电,老百姓夏天开空调都可能受限。 这就是俄罗斯的聪明之处,不搞军事对抗,就盯着日本的能源命门捏,反正日本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正好给了俄方反制的由头。 日本现在的处境别提多尴尬了,往前冲吧,俄罗斯在后面卡着渔业和能源,北海道渔民闹翻天,电网随时可能亮红灯;往后退吧,美国那边的压力扛不住,刚砸下去的千亿日元军购款还没见着货,“军事正常化”的美梦也得碎。 可美国才不管日本的难处,只要日本还在反华第一线,只要还在买美国武器,美国的目的就达到了。就像在欧洲一样,只要冲突不停,军工企业就能一直赚钱,至于被当枪使的国家是乌克兰还是日本,根本不在美国的考量范围内。 俄罗斯这手操作正好戳破了美国的算盘,你想让日本当“亚太版乌克兰”,我就先让日本顾不上前线。禁渔令断的是民生,能源卡的是根基,两道紧箍咒一戴,日本别说牵制别人,自己先乱了阵脚。 这就好比美国好不容易把棋子摆好,俄罗斯过来直接动了棋盘底下的支撑腿,这下别说将军了,棋盘都快稳不住了。 而美国只能在旁边喊加油,真要让它下场帮日本解围,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毕竟在它眼里,日本只是个能赚钱的工具人,犯不着为了工具人冒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