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女子买了2斤菠菜,回家一称立即返回找到卖菜大爷,说:大爷,你这秤不对!周围刚买过菜的人立即站住了,可女子接下来的话和做法,让周围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据环球网报道,邵女士骑着电瓶车路过某路段时,发现路边有个大爷在卖菠菜。 大爷穿的衣服非常旧,满头白发,身材瘦瘦矮矮的,他蹲在路边,前面放着一台电子秤和一堆菠菜。 邵女士觉得大爷的菠菜很新鲜,就过去问了一下价格,大爷说2块钱一斤。 最近菠菜价格贵,邵女士觉得大爷卖的太便宜了,就让他给自己称一斤。 大爷拿出一个袋子,给邵女士装了满满一袋子,一称重刚好一斤,邵女士付了2元钱后离开了。 回家路上,邵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因为大爷给她装菜的袋子非常大,这么大一袋怎么只有一斤呢? 邵女士到家后,拿出之前买的菠菜,小小一把还没手脖子粗,就要2块多钱,而大爷卖给她的菠菜,看起来比她自己买的那把多了最少10倍。 邵女士用手试了试,觉得这袋菠菜重量不止一斤,于是她找出来一个秤称了一称,结果显示这袋菠菜足足有两斤。 邵女士立即明白过来,肯定是大爷不会用电子秤,将公斤当成市斤了。 想着大爷每卖一斤就亏一斤的钱,邵女士一秒都没耽搁,赶紧拿着菠菜,骑着电瓶车返回去找卖菜大爷。 万幸大爷并没有走,邵女士离得远远的就开始喊:大爷,你的秤不对! 周围买菜的人停住脚步,邵女士赶紧过去,对大家说:他这秤不对。 大爷错愕抬起头,邵女士又说:大爷你这秤是公斤秤,我刚刚买了一斤,到家一称你给了我两斤!你那是公斤秤,你快看看吧! 周围买菜的人将菜放到秤上复称,果然,秤的显示屏上写的是千克。 邵女士找来时,大爷以为自己给人称少了,一直紧锁眉头,直到此时,他的眉头才松了下来。 邵女士要再给大爷补两块钱,大爷笑呵呵地说不用,但是邵女士执意补了两块钱,之前买过菜的人,很多也主动补了钱。 网友们评论:当真诚遇见善良,真暖! 这个暖心的故事中,展现出来的不止有人性的温暖,更涉及到了一些法律问题。 一、从法律层面来看,大爷在交易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大爷由于不会使用电子秤,误将公斤当作市斤,导致以一斤的价格卖出了两斤菠菜,这种对交易数量的错误认知构成了重大误解。 若大爷知晓自己的错误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通常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有权请求撤销与邵女士及其他顾客的交易合同。 不过,邵女士主动返回告知真相并补钱,其他顾客也纷纷主动补钱,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人与人之间温情。 二、邵女士等买菜人,用一斤菠菜的价格买到了两斤菠菜,构成了不当得利。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在大爷按错误秤量卖菜的情况下,顾客们以一斤的价格获得了两斤菠菜,多获得的一斤菠菜在法律上构成不当得利。 邵女士发现问题后主动返回补钱,其他顾客在知晓真相后主动补钱,他们的行为都是对不当得利的正确处理方式,维护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三、邵女士和大爷的行为都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邵女士在发现交易可能存在问题后,没有选择隐瞒或占便宜,而是立即返回告知大爷真相并补钱,展现了高度的诚信和善良。 大爷虽然因自身失误导致交易错误,但他在得知情况后,没有强行要求顾客补钱,体现了他的淳朴和厚道。 双方的行为都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邵女士和大爷的交易事件,不仅在法律上具有合法性,更是弘扬了诚实守信、善良互助的社会风尚,让人们看到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法律与道德的完美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