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普京大脑”的杜金警告中国,有一说一,话很难听,但却是大实话:中国若决定武统,切勿重蹈普京在乌克兰冲突中的“两大错误”。它们分别是“把西方的‘伪中立’当真”和“仁慈过头”。 这两个战略误判,将俄罗斯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泥潭。首先是“仁慈过头”,这在残酷的战争法则中,无异于一种致命的自我设限。 冲突爆发初期,俄军行动异常克制,为规避平民伤亡而放缓攻势,甚至主动开辟人道走廊,这种战术上的善意,却被对手精准地利用。乌军迅速将军事力量与民用设施深度捆绑,把居民区、医院变为掩体和火力点。 这使俄军陷入了无法破解的战术困境:强攻则必然陷入西方舆论“滥杀无辜”的叙事陷阱;避让则无法有效摧毁敌方有生力量,导致战线僵持。 最终,这份单方面的“仁慈”并未换来任何道义资产,反而使自身在军事和舆论上双双陷入被动,彻底丧失了速决战的战略窗口。 与战场上的自我束缚相辅相成的,是国际政治层面的致命误判——错信了西方的“伪中立”。克里姆林宫初期或许判断,德国、法国等国基于自身与俄罗斯深度的能源贸易捆绑,会采取某种程度的观望或中立。 毕竟,能源生命线的断裂将重创其工业基础,彻底对立不符合其经济理性。 然而,地缘政治的博弈逻辑压倒了经济利益的考量,德国迅速打破禁忌输送重武,法国则成为对俄制裁的急先锋。 事实证明,这些国家所谓的“中立”姿态,不过是为完成内部动员和战略协调而采取的缓兵之计,其根本战略目标——遏制任何可能挑战西方主导秩序的力量——从未动摇。 普京政府对这种伪装中立的误读,直接导致未能果断切断外部援助通道,使乌克兰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将一场区域冲突演变为代理人战争。 杜金的警告,本质上是将俄乌冲突的教训投射到台海的未来情境,他深刻洞悉,西方对华遏制战略与对俄战略同出一源。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当前上演的剧本极有可能被复刻:表面上高举“和平”旗帜进行外交谴责,暗地里则通过军援、情报共享、舆论战等多种手段,全力支持分裂势力以拖垮中国,任何对西方所谓“中立”承诺的幻想,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战略延误。 而“仁慈过头”的教训则更为切肤。岛内分裂势力早已将“平民牌”和“人道主义”作为其战略防御的核心,任何因顾忌附带损伤而导致的军事行动迟滞,都将为外部干预创造条件,现代战争的核心在于速决,以雷霆之势达成战略目标,不给对手和干预者留下反应时间。 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之战,不仅需要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更需要战略上的绝对清醒,普京踩过的坑,是中国必须预先规避的战略雷区,在核心利益面前,任何形式的侥幸与天真,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