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拒了!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奥委会紧跟西方玩双标,终于把自己从香饽饽玩成了

芸霄记史 2025-11-27 21:45:06

直接拒了!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奥委会紧跟西方玩双标,终于把自己从香饽饽玩成了烫山芋。奥运会以前之所以牛逼,就是它政治不粘锅的全球化商业利益定位,所以即使成本巨高也打破头的争。   2025年10月,印尼雅加达举办第53届体操世锦赛,79个国家500多名选手齐聚,比赛正热闹,印尼突然宣布不给6名以色列选手发签证,其中包括东京奥运的冠军多尔戈皮亚特。   印尼的理由是和以色列没建交,本国穆斯林人口庞大,加沙局势紧张,贸然放行可能引发抗议。这是主权国家的签证权,但奥委会反应强烈,立刻终止未来在印尼的奥运申办洽谈,还呼吁全球体育组织别在印尼办比赛。   矛盾的核心是奥委会的“双重标准”。俄罗斯因为兴奋剂风波被禁止参赛,还能以中立身份出现在赛场;去年西班牙二十多个体育协会联合要求暂停以色列参赛资格,奥委会却说违背宪章,直接拒绝。   印尼的决定符合本国安全利益,却被最大力度处罚,标准前后反差之大,让所谓“体育无国界”成了空话。   奥委会曾靠政治中立赢得全球信任,成就了奥运会的影响力,但近几年,这块招牌被它亲手砸了,规则的弹性取决于对象是谁,结果公信力持续下滑,吸引力大不如前。   愿意申办的城市越来越少,从香饽饽的竞标变成了“剩下谁就是谁”,2024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巴黎和洛杉矶几乎是“被安排”承办,竞争的氛围已经消失。   很多人还记得1984年洛杉矶的传奇,那届奥运会用现有场馆、卖转播权、拉赞助,不但没亏还赚了钱,这个模式曾让世界各地都觉得办奥运能盈利。   但是,这个成功建立在特殊条件之上——成熟的体育场馆网络、巨大的赞助和消费市场、加上冷战背景的政治推动——这些别的城市根本无法复制。   没有这些条件的主办国,就只能砸钱建场馆,满足奥委会的标准和面子需求,赛后利用率低,维护费惊人,变成财政黑洞,雅典为2004年奥运会修建的大量场馆,如今不少成了废墟,巨额负债也是压垮经济的一部分。   除了建设成本,还有两座摆脱不了的负担:第一是安保费,自“9·11”后安全标准越来越高,要同时防范现实威胁和技术风险,投入节节攀升。   第二是不可预测的意外,东京奥运延期一年、空场举办,门票和旅游收入全部消失,花出去的钱一分不少。许多国家的民众早就看明白了,举办奥运会可能意味着背债十多年,因此公投否决申办的情况越来越多。   奥委会推出过“新常态”改革,鼓励利用现有场馆、缩短流程,但核心问题没动——利润主要进奥委会口袋,成本全由主办国扛。   奥运会从各国争抢到被弃之不理,既是高成本的现实压力问题,也是奥委会自己在规则和立场上的滑坡。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解决根本的权责利分配,就算削减预算,也不能让奥运回到昔日的热度。   你觉得印尼的做法是否合理?奥委会的双标问题能不能改?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