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你做什么父母?江西一女儿为了外出旅游,向父亲索要5000元。 这句话像针一

雨筠谈生活 2025-11-28 13:47:07

没钱你做什么父母?江西一女儿为了外出旅游,向父亲索要5000元。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很多人心里,尤其是那些正在为生活奔波的父母们。 高考结束本是件开心的事,孩子们想放松一下出去看看也能理解,但当期待变成指责,亲情瞬间就变了味。 小敏今年刚高考完,和同学商量着去海滨城市毕业旅行。 大家七嘴八舌算下来,高铁票、民宿、吃饭加上景点门票,每个人差不多要5000块。 别的同学都说家里早就把钱准备好了,小敏嘴上应着没问题,心里却犯了嘀咕,这笔钱对她家来说不是小数目。 那天晚上,父亲李明还在对着电脑赶工,键盘敲得噼啪响。 小敏站在门口犹豫了半天,还是走进去小声说要5000块旅行费。 李明盯着屏幕的眼睛没动,只是眉头慢慢皱了起来,他说自己一个月就挣6000块,除去房租水电和小敏的学费生活费,实在挤不出这么多钱。 小敏本来就憋着气,听这话立刻提高了音量,说同学都能去凭什么自己不行,最后那句"没钱你别要孩子啊"冲口而出。 李明的手停在键盘上,背对着女儿的肩膀明显僵了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转过身,眼睛里全是红血丝,声音也哑了,问女儿知不知道自己每天加班到几点,知不知道她的学费是怎么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小敏被父亲的样子吓得后退一步,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她想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哭腔。 这事摊到谁家都不好受。 李明的账本其实很简单,每个月工资到账先转2000块房租,再留1500给小敏当生活费,剩下的钱要应付水电、买菜和偶尔的人情往来,一年到头根本存不下什么。 5000块相当于他一个月不吃不喝,还要从牙缝里再抠出点才行。 这样的经济状况,在咱们身边其实挺常见的,普通家庭过日子,谁不是精打细算呢。 小敏这代孩子可能真的不太懂钱的来之不易。 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手机支付,对数字没什么概念,觉得父母的钱好像是大风刮来的。 之前浙江有个女孩因为父母不给买最新款手机,在商场里又哭又闹,说别人都有就自己没有,让父母特别难堪。 还有江苏那个要2万块单反相机当毕业礼物的男生,被拒后直接跟家里冷战,这些事听起来都让人无奈。 心理咨询师倒是说得挺在理,这种时候孩子说的其实都是气话,不是真的想指责父母,就是期待落空后的情绪爆发。 就像小敏,她心里可能只是觉得委屈,为什么别人有的自己得不到,结果话说出来就变了味,变成了对父亲能力的否定。 而父母这边呢,听到这种话肯定不好受,自己辛辛苦苦为了这个家,最后却因为拿不出钱被说成不合格的父母,换谁都得难受。 要我说,解决这种问题其实也不难。 家里的钱袋子不妨晒晒太阳,让孩子知道父母每个月挣多少,花在哪儿了,不用算得特别细,但至少让他们有个概念。 孩子想要什么东西,也可以一起商量,比如这次旅行能不能选个近点的地方,或者自己暑假打工挣点零花钱,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 沟通的时候也得注意方式,孩子可以说"爸爸我真的很想去这次旅行",而不是直接指责;父母也可以说"咱们一起看看有没有更省钱的办法",而不是上来就拒绝。 如此看来,小敏和父亲的事说到底就是缺少沟通和理解。 孩子没看到父母背后的辛苦,父母也没顾及孩子的期待。 现在生活压力确实大,当父母的不容易,当孩子的也有自己的小想法。 但不管怎么样,一家人最重要的还是互相体谅,别让钱伤了感情。 毕竟亲情这东西,可比5000块钱贵重多了。

0 阅读:34
雨筠谈生活

雨筠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