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最近网上讨论很热,某国政客甩锅中国,态度强硬,引来一堆情绪。反制在推进,大家都在说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我理解这种紧张,但更担心有人借势散播恐慌,让普通人跟着起哄。 上周末我在商场,群里突然转一个视频:有人把包放在座椅下,留言说“不对劲”。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保安拉起警戒线,警车五分钟到。结果是快递员临时放的备用包装,监控核对完人和件,误会。发视频的人没道歉,直接删帖,围观者还在猜测。这事提醒我,谣言跑得比真相快,最怕的是情绪被带走。 另一个例子,城北变电站传“被人破坏”,朋友圈刷屏。我去查社区公众号,明明提前发布检修通知。后来街道通报,有账号搬运旧视频制造恐慌,账号被处理。很多人复盘才发现,自己连来源都没看。 我不是说不用警惕。警惕要有方法。发现异常先做三件事:看来源,留证据,找权威渠道。不要给某个群体贴标签,也不要把执法的“迅速处置”理解成可以对普通人随意扣帽子。安全靠制度和流程,不靠喊话和情绪。 这几天我还收到一条私信,说单位有外籍员工拍摄厂房关键区域,问要不要曝光。我建议先保留拍摄时间、地点、目的,联系公司安保和公安备案。结果查清是在拍消防疏散标识,准备年检材料。这次是误会,但也暴露企业管理的漏洞:流程不透明,信息不共享,员工不清楚边界。 我有几点看法: - 平台对“煽动恐慌”的内容要从严,从源头处置,不让流量奖励谣言。 - 城市越大,越需要网格化信息发布,检修、演练、封控都要提前说清楚。 - 公民的警惕要放在可执行的动作上:不随意扩散、主动核验、及时报警。别把“勇敢”理解成“冲动”。 悬念留给大家:你所在小区最近有没有类似的“视频+煽动文案”,最后被辟谣的事?把经历说出来,教更多人识别套路。保持理性,依法维权,既不恐慌也不麻木,真本事是用事实和规则守住城市的秩序。
快讯!快讯! 最近网上讨论很热,某国政客甩锅中国,态度强硬,引来一堆情绪。反制在
余生魂归故里
2025-11-29 01:43: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