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 先说说这 “西方心” 是怎么来的。这可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得从三百多年前的彼得大帝说起。当时彼得大帝亲自跑到西欧去考察,看人家的造船技术、军事战术,回来就逼着俄罗斯人改习惯,以前留大胡子的要剃掉,穿传统长袍的要换成西欧的西装。他还在沼泽地里建了圣彼得堡,那城市从规划到建筑样式,全是照着西欧来的,就是想让俄罗斯有个 “欧洲门面”。 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也一样,为了向欧洲证明俄罗斯的文明程度,特意接种了天花疫苗,要知道那时候接种疫苗在欧洲都是新鲜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更是一门心思要融入西方。叶利钦当总统时,学西方搞经济改革,甚至接受了西方建议的 “休克疗法”,可惜没成功。那时候俄罗斯还多次申请加入北约,想跟西方成为 “自己人”,但北约根本没真心接纳。 即便到了俄乌战争打起来的 2023 年,普京还在提 “融入欧洲共同体”,可见这种想法多根深蒂固。 2025 年 8 月普京和特朗普会晤时,俄方代表团里经济外交官员占了四席,军事代表才一个,明摆着是想跟西方重修旧好,外长拉夫罗夫还直接说 “俄罗斯绝不偏向东方”,这话把俄罗斯的心思挑得明明白白。 再看 “东方的命”,这是改不了的现实。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俄罗斯 77% 的领土都在亚洲,广袤的西伯利亚直接跟东方连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时候,东方的丝绸、茶叶就通过这里运往西方,这些商品不光是买卖,还把东方的生活习惯带了过来。 直到现在,俄罗斯乡村里的家族观念还很重,逢年过节一家人必须团圆吃饭,这些规矩都带着东方的影子。 而且俄罗斯境内有不少民族,跟东方民族有血缘或文化上的联系,他们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也都有东方印记。 更关键的是,西方一直没把俄罗斯当成自己人。冷战结束后,北约不光没拉俄罗斯入伙,还先后搞了五次东扩,1999 年吸收了匈牙利、波兰这些国家,2004 年又把波罗的海三国拉进去,军事设施一步步逼近俄罗斯边境。2008 年美国还想把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也弄进北约,普京当时就警告 “够了”,但根本没用。 乌克兰后来一门心思要加入北约,这让俄罗斯觉得家门口要被人架上炮了,因为导弹从乌克兰飞到莫斯科只要四五分钟。西方的排斥把俄罗斯逼得没办法,只能往东方靠。 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搞了全面制裁,冻结了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欧盟还说 2027 年前要彻底停止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俄罗斯只能转头找东方国家合作,2024 年中俄贸易额涨到了 2448 亿美元,中国买了很多欧洲不要的俄罗斯石油,还提供了西方禁运的物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对中国货船敞开了大门。 就是这两种矛盾,把俄罗斯推到了战争的地步。俄罗斯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是欧洲国家,该在欧洲有话语权,可西方从来没真正接纳它。乌克兰是跟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民族的邻国,俄罗斯本来觉得该跟乌克兰保持亲近,可看到乌克兰一心倒向西方、要加入北约,就触发了它的安全焦虑。 这种焦虑是典型的西方思维,讲究地缘政治里的 “势力范围”,觉得家门口不能有对手的势力。但从它跟乌克兰的渊源来看,又带着东方那种对 “自己人” 的在意,这种拧巴的心态让矛盾越来越深。 等到多次跟西方交涉阻止北约东扩无果,俄罗斯就忍不住动了手,想通过军事行动保住自己在欧洲周边的影响力,也想让西方正视它的存在。 可战争打起来后,这两种矛盾更突出了。俄罗斯一方面靠着东方国家的贸易和合作维持局面,经济上越来越离不开东方;另一方面还盼着跟西方修复关系,只要有谈判机会就想谈经济合作,把领土问题摆上台面。 这种状态让俄罗斯很尴尬,军费开支占到了 GDP 的 7% 以上,老百姓收入不高,物价却在涨,国家财富基金预计 2030 年就要见底。本来想通过战争阻止北约东扩,结果反而让芬兰、瑞典加入了北约,乌克兰跟北约的关系更紧密了,自己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孤立。 说到底,俄乌战争就像一面镜子,把俄罗斯这种 “东方的命,西方的心” 的矛盾照得清清楚楚。这种矛盾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三百年里历史和现实拧出来的,刻进了骨子里。 现在俄罗斯也没找到解决的办法,既不能真正放下对西方的执念,又不得不接受依赖东方的现实,只能在这种拉扯里往前走。 这就是战争让大家看清的真相,俄罗斯的这些纠结,本质上都是这两种身份矛盾带来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