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放出小道消息!为了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美媒表示,美国将在两个方面对中国作出让步。10月28日,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美协议的细节将在后续谈判中敲定,美国可能将目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关税减半,以换取中国配合管制芬太尼出口。 而除此之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助手们不排除这位美国领导人为与北京达成贸易协议,而偏离华盛顿传统对台政策的可能性。美媒表示,特朗普可能会改变美国此前的立场,或者用新的措辞对其进行微妙的调整。 只能说这波所谓的 “让步” 根本不是突然的善心,全是被自身状况逼出来的现实选择,里子面子早被利益算得明明白白。 先说说关税减半这事儿,当初美国意气风发对中国商品加征 20% 关税时,大概没算到最后疼的是自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有研究,这关税成本几乎全砸在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身上,进口商要么自己吞掉利润,要么把涨价转嫁给老百姓。 就像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早早就喊过,关税涨了只能给商品提价,还有耐克、阿迪达斯牵头 170 多家鞋业公司联名写信,直言加税会威胁整个行业的生存,这可不是小题大做。 数据更实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的分析显示,单是当时的关税就让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少了 767 美元,要是全品类加税得多花 2000 多美元。 重型设备公司卡特彼勒光原材料成本就多了 1 亿美元,拖拉机制造商迪尔公司也一样,最后只能跟着涨价,连洗衣机价格都比关税前涨了 12%。 高盛后来都直言,加征关税的成本全由美国企业和家庭扛了,这哪是制裁别人,分明是自己给自己套枷锁。现在想减半关税,说白了就是扛不住了,企业怨声载道,民众不满,只能找个台阶下,而芬太尼正好成了这个 “台阶”。 美国对芬太尼的焦虑可不是装的,疾控中心的数据摆在那,2016 到 2021 年,和芬太尼有关的药物过量致死病例翻了两倍多,从每 10 万人 5.7 例飙到 21.6 例,2021 年全年 10.7 万药物过量死亡者里,75% 都和阿片类药物有关。 这事儿在美国国内早成了政治雷区,民众呼声压得政客喘不过气,可他们自己又没本事彻底解决,就想着把锅甩给中国,哪怕中国禁毒办早用美国自己的数据打脸 ——2018 到 2019 年美国查获的芬太尼里,来自中国的只占 1.1%,整类列管后更是没了线索。 但美国不管这些,只要能借管制芬太尼的由头,换关税减半缓解国内压力,管它事实准不准,先把交易框架搭起来再说,这种算盘算得比谁都精。 再看对台政策那点微妙调整,更暴露了美国把台湾当筹码的本质。所谓的 “传统对台政策” 从来就不是什么铁律,全看利益大小。之前美国还搞过 “美台 21世纪贸易倡议”,又是谈判又是签法案,闹得挺热闹,可真到和中国谈经贸协议时,立马就露出了真面目。 特朗普这风格本来就没什么 “原则”,当年为了生意连盟友都能摆一道,现在面对和中国的协议,调整下对台政策的措辞太符合他的路数了。 2025 年中美日内瓦会谈后美国大幅降关税时,岛内舆论就炸过锅,网友都看明白了,美国连关税都能让,台湾这筹码说放就放。 要知道,美国从来都是把台湾当牵制中国的棋子,有用的时候捧一捧,没用的时候随时能弃。之前美媒说特朗普助手不排除 “偏离传统政策”,说白了就是测算过利弊 —— 比起虚无缥缈的 “对台承诺”,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能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能拿芬太尼问题交差,这才是实打实的好处。 这种调整根本不是什么让步,就是利益权衡后的选择,只要价码够,所谓的 “立场” 随时能变。就像之前中美贸易摩擦时,美国一会儿加税一会儿谈判,政策比翻书还快,现在不过是故技重施,用对台政策的 “微妙调整” 换经贸利益,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 其实这两件事凑在一起看特清楚,美国所有动作的核心都是 “自救”,关税减半是救国内的企业和民生,调整对台政策措辞是救谈判僵局,而中国不过是他们选中的合作对象。 所谓的 “让步” 从来不是慷慨,而是自己的问题堆得太多,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毕竟真要是硬气到底,也不会借着美媒放小道消息探口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