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官:沙俄占中国的不妨卖给中国。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喊着“向东看”的口号,试图开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9 21:43:28

俄高官:沙俄占中国的不妨卖给中国。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喊着“向东看”的口号,试图开发广袤的远东地区,但效果却一直不太理想。 远东的基本盘大得惊人,617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占了俄罗斯近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却只有 600 多万,摊到每平方公里还不到 1.2 个人,比咱们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密度还冷清,2024 年一年又少了 3 万多人,照这架势人都要跑光了。 普京早在 2016 年就搞过 “远东 1 公顷土地” 政策,本想靠免费给地吸引人口,结果雷声大雨点小。 毕竟谁会去一个连基本生活保障都跟不上的地方?近 20 年来远东光人口外流就有 200 万,说到底还是就业机会少、住房和基础设施太差,之前有官员就直言,这里社会经济环境落后,居民收入低还得靠外部供粮,年轻人用脚投票再正常不过。 虽说 2024 年总算有了 2.4 万人流入,还有 20 到 24 岁的青年连续九年往这跑,但跟之前流失的人口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开发远东最缺的从来不是资源,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能撑起俄出口的半壁江山,可就是运不出去也加工不了。 中俄早就想建跨境铁路,结果珲春到卡梅绍瓦亚的铁路因为俄方原因两度停运,同江铁路大桥 2003 年就签了协议,中方 2018 年就完工了,俄方那边却磨磨蹭蹭。 更要命的是两国铁路轨距不一样,过境得换车厢,光这一步就得耗上几小时甚至几天,2015 年珲春那条线全年货运量才 100 万吨,还不如内地一条普通铁路的零头。“滨海 1 号”“滨海 2 号” 走廊喊了快十年,至今还在纸上论证,这效率也是没谁了。 基础设施差到什么地步?边境口岸的货车等通关一天就得花 1.5 万卢布,一周下来 10.5 万没了,这些成本最后全加在货价上。 建个仓储物流中心更费劲,建材得从新西伯利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运,因为当地卖得太贵,2023 年建材成本涨了 10 到 12%,2024 年又涨一轮,工人工资还因为缺人涨了 20%。 更坑的是,很多口岸的仓库离电站有 5 到 10 公里,接个电网都得花一大笔钱,难怪投资者不敢来。 钱和技术更是卡脖子的难题。俄政府计划十年投 40 到 50 万亿卢布,可西方制裁把融资路堵死了,私人资本一看回报率低、风险大,全都揣着钱观望。 远东经济全靠挖资源,2023 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连 3% 都不到,所谓的 “未来型经济” 根本没落地。 西方企业撤资后,技术链断了只能搞 “平行进口”,成本高还不靠谱,再好的产业园没人没技术也只能空转。 十年间远东 GDP 从四万亿涨到 11 万亿卢布,平均工资翻了 2.5 倍,2024 年突破十万卢布,但这些增长全靠资源涨价撑着,根基虚得很。 俄方自己还总犯嘀咕,既想让中国帮忙开发,又怕中国人来得太多,更怕远东变成中国的 “原材料附庸地”。 这种矛盾心态让合作处处受限,明明中俄跨境铁路能盘活整个东北亚物流,却因为各种顾虑拖拖拉拉。 现在远东成了名副其实的 “财政无底洞”,俄乌冲突后中央补贴一减,经济更没法看,难怪会有高官冒出 “卖地给中国” 的说法 —— 毕竟守着 617 万平方公里的宝地,却连基本开发都搞不定,与其让它荒着,不如找个有能力的主儿盘活,总比年年砸钱不见效强。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