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弄错了! 打败美国的一不是稀土,二不是大豆,三不是芬太尼,而是我们稳定向前的社会制度! 大豆,芬太尼,稀土只是战斗的武器。而瓦解美国霸权意志的,正是李成钢式不懈努力的反霸精神,台湾、南海议题上的五轮谈判不断掏空其霸权根基,马来西亚谈判里美国那套表面强硬的戏码,明眼人都能看出内里早服了软。 先说说这社会制度的硬实力,不是喊口号的虚东西。疫情防控那阵子最能看出差距,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是中国的 373 倍,死亡病例是 193 倍,每万人感染率更是达到中国的 1582 倍,这边还在为 8.5% 的通胀率焦头烂额,是中国的 5.6 倍,而中国能一边控住疫情一边稳经济,靠的就是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章法。 这种稳定性反映在经贸博弈上更明显,美国拿大豆施压,可中国早把进口渠道铺得四通八达,2024 年美国大豆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达 60%。 但中国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进口占了 70%,美方一加关税,中国反手就把订单转走,美国豆农直接站在了 “贸易和财务的悬崖边上”,特朗普急得亲自发文求中国增购四倍大豆,这就是制度带来的供应链韧性。 稀土和芬太尼也一样,中国说整列管控芬太尼就开世界先河,说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美国立马慌了神,因为制度能让政策快速落地,不像美国党派打架,再好的牌也打稀烂。 再看李成钢式的反霸精神,这可不是嘴上喊反霸,是在国际舞台上真刀真枪地较量。日内瓦 WTO 会议上,李成钢直接戳穿美国的真面目,骂他们是 “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实施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破坏者”。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美国自己在 WTO 连续败诉,输了就上诉耍赖,把裁决拖成无效,说白了就是输不起。 到了马来西亚经贸磋商,还是李成钢带头,面对美国财政部长的情绪化表态,他一句 “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就把气场稳住,这种寸步不让的劲儿,才是戳破美国霸权伪装的关键。 美国总觉得能靠威胁施压,可李成钢们不吃这一套,你要加关税我就反制,你搞出口管制我就限稀土,慢慢磨掉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五轮谈判更是一步步掏空美国霸权意志的过程,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斯德哥尔摩,最后到马来西亚,美国的姿态越来越软。 一开始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加征 100% 关税,还拿船舶业 301 措施说事,结果中国反手征收特别港务费,稀土管制一收紧,美国立马乖乖回到谈判桌。 前几轮谈判美国还嘴硬要中国全盘让步,到第五轮马来西亚磋商,贝森特只能说达成 “非常积极的框架”,原定 11 月加征的关税 “实际上已不存在”,连关税休战协议都愿意延长,这哪是谈判,分明是美国在一点点妥协。 更有意思的是台湾、南海议题,美国嘴上喊着 “挺盟友”,可真到谈判桌上,连实质性的支持承诺都不敢给,生怕被中国抓住把柄反制,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派,霸权意志早被掏空了大半。 马来西亚谈判那出戏最能说明问题,美国拉着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签协议,表面上搞 “供应链多元化”,实则是想挖中国墙角。 可协议签得再热闹,彭博社都戳破了,这些协议 “相当灵活”,连法律约束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纸上画圈给人看。 马来西亚只答应不禁止关键矿产出口,却没说清楚是原料还是加工品,还特意强调 “不签影响主权的协议”,等于给美国留了后手。 美国给马来西亚 12% 的出口关税豁免,换来的是马来西亚要投资 700 亿美元,还要买波音飞机,这哪是平等协议,分明是美国在倒贴求合作。 要知道 2024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 9823亿美元,美国再怎么拉拢,东南亚国家也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种情况下美国还得装出 “赢了” 的样子,内心早就明白霸权那套不好使了,只是拉不下脸认怂而已。 说到底,稀土、大豆、芬太尼这些武器能发挥作用,全靠稳定制度托底,而李成钢们的反霸精神和一轮轮谈判,就是用这些武器精准打击美国霸权的软肋,让他们从 “极限施压” 变成 “被动妥协”,表面硬撑的样子,其实早就暴露了内心的服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