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有什么关系!】
答:有关系,但感染幽门螺杆菌和得胃癌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并不简单]胃癌是人类的第四大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约 60% -80%的胃癌患者中可以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1994年HP被WHO确认为I类致癌物。在HP感染 -慢性胃炎 -黏膜萎缩 -异型增生 -胃癌这一发病模式中HP作用于起始阶段往往发生先导作用,同时也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根除HP的时机越早越好,对于已发生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通过根除HP也可获益。这体现在HP能够被抗菌药物根除,并通过卫生环境的改善阻断后续传播,从而降低人群感染率。基于家庭为单位的HP筛查流程是今后防控胃癌的新策略,该策略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和更低的复发率。
[疑问][参考文献:周显祝,杜奕奇.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的必经之路[J].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12):1349-1355.]
[给力]但是大家要理性对待幽门螺杆问题,不能不管,也不能因此焦虑,因为,幽门螺杆菌≠胃癌。
[收到]【幽门螺旋杆菌如何影响我们的胃?】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我们人的身体实在是太"聪明了",胃会分泌胃酸用来消化食物和杀死绝大多数细菌,而幽门螺杆菌为什么能在酸性环境下生存!?这就要了解幽门螺杆菌到底会对我们的消化系统产生哪些影响?1,中和胃酸。胃部的极酸环境,会把食物中的绝大多数有害菌都杀死,但幽门螺杆菌这个"磨人精"会带着"保护伞"降落在胃部相对没那么酸的胃窦处。保护伞之所以可以保护幽门螺杆菌是因为会释放 Urease:把胃酸中的 urea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是碱性!其实就是中和了胃酸。2,侵蚀胃粘膜。胃酸被中和之后,幽门螺杆菌利用它细小的鞭毛,钻到胃黏膜里面,破坏胃壁继而就形成了炎症、溃疡、糜烂。3,改变胃液 PH 值。消化能力越来越弱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酸酶会分解尿素成氨,但是氨属于碱性物质,便中和了胃酸,为了保持胃部的 PH ,胃会分泌更多酸,过多的胃酸会导致许多不良状况发生,反酸、胀气、甚至反流如果胃酸长期被幽门螺杆菌中和,胃酸也无法持续长期的过量分泌,胃部的酸环境就被破坏了,所以胃的杀菌能力降低,这些坏的影响涉及了炎症、免疫多方面当你发现经常上腹部不适、疼痛、反酸、暖气等症状时,应该要注意进行胃部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