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要脸!”河北廊坊一男子包下某县镇30亩农田,用于种植花生,结果却一直没等到花生收获,本想去察看情况,却发现田里的花生遭遇大量村民的哄抢,导致他们收获时,损失惨重,而那些村民即使是在记者的镜头下,也依旧不愿放弃手中的花生,更有甚者扬言:“报警没有用,公安局的是我兄弟。” 李明是一位刚刚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对现代农业充满热情,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多方考察后,他选择了廊坊某县的一个小镇,准备在这里开始他的农业创业之路。经过与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协商,他成功租下了30亩农田,准备种植花生。 李明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他每天精心照料这片农田,希望能够在秋天收获丰硕的成果。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李明因事离开几日,归来时却见花生田满目疮痍 - 植株东倒西歪,果实散落一地,仿佛遭遇了一场无情的劫掠。 村民们弯腰曲背,手中的农具上下翻飞,地里的花生还未完全成熟,就被迫离开了温暖的土壤,这场景让李明目瞪口呆。 李明立即上前制止,但那些村民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有些人甚至恶语相向,威胁李明不要多管闲事。 李明试图解释这是他租来的土地,花生是他种植的,但这些话语在村民们看来如同耳旁风。 无奈之下,李明只能报警求助。然而,当地警察到达现场后,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村民甚至公然挑衅执法人员。 记者的到来本该让村民们有所顾忌,然而,或许是集体行为带来的勇气,又或是对后果的无知,他们反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场闹剧持续了整整三天,直到地里的花生被抢掠一空。 这起事件很快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许多人对村民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偷盗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这个案例中,村民们集体哄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和道德本应是社会的双重护栏,但在这个事件中,它们仿佛成了摆设。村民们的行为,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同时切断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这种"法不责众"的心理,以及"有关系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思想,反映出了一些农村地区法治意识的薄弱和道德观念的缺失。 "公地悲剧"现象的存在,暴露了部分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短板。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公德教育,导致公共资源成为了无人负责、人人可取的"免费品"。 虽然李明租用的是私人土地,但在一些村民看来,这片土地原本就是"他们的",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去收获上面的农作物。 此外,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可能是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之一。一些村民可能认为,像李明这样的"外来户"租用大片土地进行种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方面,执法部门应当雷厉风行,对哄抢者予以严惩,让法律的铁腕震慑宵小;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下沉法治教育,在村民心中种下法律的种子,让遵纪守法成为自觉行为。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村民们明白什么是合法权益,什么行为会触犯法律。同时,也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村民们尊重他人、遵纪守法的意识。 (信息来源:河北廊坊30亩花生遭哄抢,种植户阻止反被呛“报警没用”,当地警方已介入 2021-12-26 08:55·环球网)
“真不要脸!”河北廊坊一男子包下某县镇30亩农田,用于种植花生,结果却一直没等到
福星徠说事
2024-10-05 16:08:5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