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药王孙思邈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老虎俯伏在地上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并不住地向孙思邈点头。孙思邈想,难道老虎也在找他治病? 药王孙思邈小时候经常生病,家人倾尽余财,才将其治好。 自此,他立志从医,悬壶济世,想帮助更多看不起病的人。 孙思邈7岁就能识千字,深受独孤信赏识,在独孤信看来,孙思邈就是天神下凡,故而称之为“圣童”。 孙思邈在18岁那年正式出道,他一不为财,二不为利,怀揣一颗救死扶伤的仁心,云游四方。 有一年,孙思邈路过河北邱县时,发现那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民风淳朴,打算在此长期定居。 前来找他看病的邻里络绎不绝,遇上腿脚不便的孙思邈也会上门问诊。 孙思邈瞧病一文不收,可他救治的患者们大都过意不去,非要报答孙思邈的恩情。 孙思邈学起了东汉的董奉,他告诉那些痊愈的病人,如果非要报恩,就在寺庙的旁边种上三株杏树。 久而久之,邱县竟然有了一片占地百亩的杏林。 待到杏子熟了,孙思邈就会摘来分给贫苦的百姓,有些也会换成银子,赈济乡邻,真可谓是医者仁心。 孙思邈声名远播,就连山林中的老虎,都听说了他的医术高超。 某次,孙思邈出诊归来的路上,小径中央竟然有一只体型壮硕的老虎。 孙思邈见状,刚准备调头,不曾想老虎竟然跑到他前面,直接跪了下来。 老虎的眼神温顺且带着些痛苦,祈求般的望着孙思邈。 孙思邈壮着胆子问道:“你在这里等候,是想让我给你治病吗?” 老虎发出奇怪的叫声,并连连向孙思邈点头,孙思邈下意识的感觉老虎可能是嗓子进了东西。 孙思邈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去,老虎竟如同小猫一般趴了下来。 老虎张开嘴巴,并收起倒刺,孙思邈把手伸到它的喉咙里,摸到里面有一根钢针一样的东西。 孙思邈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个东西从老虎的嗓子里取出来,才发现那竟是一根金簪。 一时间,老虎顿觉精神焕发,吼了好几声,还兴奋地在原地跳了起来。 孙思邈严肃的问道:“这金簪是如何进的你喉咙?莫非是你吃了一个妇人?” 老虎面露羞愧,将前蹄跪了下来,那神情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孙思邈摸了摸它的额头,说道:“今天我救了你,不图你如何报答,只求你切勿再出来伤人,也不能啃食家畜。” 老虎长啸一声,表示赞同。 自那以后,邱县附近再未听说过猛虎伤人事件。 那只老虎改邪归正,不但不曾吃人,还经常帮当地的百姓驱赶野猪。 大家经常能看见它,乖巧的趴在孙思邈的杏林中,这正是虎守杏林典故的由来。 其实,孙思邈不但能治虎,他还能救龙。 有一年,孙思邈出诊半路上遇见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白衣少年,他身骑白马,后面还跟着一大队随从。 孙思邈喃喃自语道:“这是哪个府上的少爷,好不气派。” 结果,少年翻身下马,跪在孙思邈面前:“拜见恩人”,后面的随从也齐刷刷的跪下。 孙思邈有些懵,他着实不记得何时救过这位少年。 但孙思邈也不好意思直接问,只是笑着说:“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公子不必多礼。” 少年诚恳地说道:“小弟此次前来,是受父母所托,二老想向您当面致谢。” 孙思邈本想拒绝,可是他不同意,少年就跪在地上不起来。 孙思邈勉强答应后,少年给了他一匹骏马,那马驰骋起来,如腾云驾雾一般。 不多久,孙思邈竟来到了一处从未见过的宫殿。这座宫殿装修的富丽堂皇,宛如皇家园林,里面侍女和太监一应俱全。 前来迎接之人,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他身着龙袍,虽然衣冠整洁可身上还是不时传来阵阵腥味。 这一问才知道,刚才那个白衣少年,是自己在路边救过的一条蛇。 当时,那只蛇已经奄奄一息,孙思邈好心给它敷药包扎,这才治好了它的病。 所谓的白蛇,也根本不是蛇,而是条白龙。他的父亲,就是龙王。 龙王对孙思邈千恩万谢,要送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孙思邈淡泊名利表示:“我乃山野之人,要这些虚无东西无意。” 龙王索性就把龙宫珍藏的“药方三十篇”,悉数送给了孙思邈。后来,孙思邈还把这些药方写进了自己的《千金方》里。 孙思邈救过真龙,也救过“人间之凤”。当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得了病,孙思邈走针号脉,当场将其治好。 孙思邈身上的故事有很多,除了治病救人外,他本身的年龄也是个传奇。 有人认为他活到了120岁,也有人认为他活到145岁,还有人说他活到165岁。 其实,孙思邈到底活了多久并不重要,他留下的药方拯救了无数苍生,他至今都没有被遗忘,因此也可以说孙思邈一直活到现在。
有一次药王孙思邈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老虎俯伏在地上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
底层史观吖
2025-04-07 10:28:50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