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郑板桥在街上闲逛,看到街旁一家画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郑板桥有些诧异,就凑到画前仔细看,发现竟是一幅赝品。 郑板桥是个名人,虽然在官场上只做过两任县令,然而却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只不过却以黯淡去职为结局。 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离开官场的郑板桥却在书画界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在扬州八怪中更是独树一帜,书诗画三绝之名,让人景仰。 在所有画作里,郑板板的竹子是最有名的,他在宋代文与可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新,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大境界。 不单单是竹子,郑板桥画石头、画兰草也令人拍案叫绝。 在烟花三月的扬州,郑板桥的竹、石、兰画作,成为时人争相收藏观赏的佳作,当然价格也非常可观。 古代文人号称雅士,因而都耻于谈钱,认为那是庸俗的商人才能干出来的事。 可是郑板桥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画明码标价,在自己的画室里挂上了《板桥润格》。 将画作分为大幅、中幅、小幅,书条、对联以及扇子、斗方都一一列明价格,估计现在的画作论尺卖,就是从中吸取的经验。 郑桥板在其中说得明明白白:“各位朋友送的东西,可能我根本不喜欢,还是现银最实在,所以千万别送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银货两清,各生欢喜。” 郑桥板的价格表一经公布,立即哄动了扬州书画市场,特别是他的“纸高六尺价三千”一语,击中了那些富贵人家的心房,太有收藏价值了。 然而郑板桥还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对那些脑满肠肥、附庸风雅的人不屑一顾,于是那些人为了得到郑板桥的画,还得下点题外功夫。 有一个大盐商为了得到郑板桥的画,针对郑板桥喜欢吃狗肉的习惯,故意在他常游玩的地方弄了个狗肉店。 结果一番海吃之后,郑板桥兴趣大涨,给这个老板画了好几幅画,以充作狗肉钱。 不曾想这个郑板桥眼中的饭店小老板,竟然是盐商布下的棋子,郑板桥知道后也只能是抚腕叹息:“奸商果然利害”。 郑板桥看不起奸商,但是对于讨生活的穷苦人,却常怀恻隐之心。 他在闲暇之余,总爱在扬州的大街上闲逛,看看人间的烟火气,走着走着,郑板桥看到了一个小画店。 兴之所至,他就信步走了进去,一看画店里的画作笔力不俗,就兴致勃勃地观赏起来,结果在最显眼的位置,他却发现了一幅自己署名的画作。 这让郑板桥非常奇怪,自己的画作怎么可能会挂在别人的画店里出售,难道是以前的老主顾家里有难,拿出来出售换钱应急。 带着种种疑问,郑板桥就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幅画作。 虽然极为逼真,气势也颇为不凡,然而在郑板桥的眼里,自是看出明显不是自己的手笔,这是一幅赝品伪作。 此时的郑板桥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老板,这幅画是郑板桥的真品么?” 店主是一个极为朴实的老人,他的老脸上微微泛红,便仍然低声说道:“自然真品。” 郑板桥凝视着店主,曼声说道:“您是郑板桥先生么?” 店主这次没有迟疑:“我自然不是郑先生那样的高人。” 这个高帽一戴,郑板桥的怒气小了一些,他再次开口询问:“那你是怎么得到这幅画的?” 老板说道:“自然是板桥先生所赠。” 郑板桥闻言失笑:“老先生,你认识我么?” 店主摇了摇头:“恕老朽眼拙,不识得贵人是哪位?” 郑板桥盯着店主,一字一顿地说道:“我姓郑名燮,字板桥。” 店主听罢立即愣在当场,脸色由红转白再转为青色,随即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请郑先生饶恕小老儿,小老儿再也不敢了。” 然后店主开始叙述为何假冒郑板桥的画作,原来这个店主是个外乡人,在当地也是一个出名的画家,可惜因避难来到扬州。 本想开画室糊口,奈何名声不显,无人光顾他的画室,生活越发困顿。 当得知郑板桥在此地的赫赫名声后,他就想出了假冒这个馊主意。 郑板桥得知了此事的原委,并且这个画师的功底确实了得,于是他动了恻隐之心。 他对外宣称,自己童年时期的书画老师来到了扬州,并且开了一个书画店,希望各界朋友光顾。 而且他还带了一批朋友来到这个画店,请店主当场作画,其绘画的笔力和神韵令人大开眼界,小画店一时间由门可罗雀,变成了车水马龙。 画家摆脱了贫困的境地,对郑板桥感激涕零。 郑板桥的义举,恰恰印证了他自己常说常写的四个字:“难得糊涂”。救助一个处于艰难境地的书画人,这应该是郑板桥开阔胸怀所致。
一天,郑板桥在街上闲逛,看到街旁一家画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郑板桥有些诧异,就凑
底层史观吖
2025-04-07 10:31:0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