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

品古观今呀 2025-04-11 10:08:35

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的儿子。”谁知,李隆基却冷笑道:“你听过斩草要除根吗?”太平公主顿时泪流满面自尽而亡。 公元713年的长安,笼罩在一片政治阴云之下。自从武则天驾崩后,这座雄伟的都城就陷入了持续的权力角逐中。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成为了最耀眼的政治角色之一。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与高宗李治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受到了特殊待遇。武则天在位期间,始终将太平公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培养,让她参与朝政,接触各种政治事务。这种扶持并非没有目的,武则天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够由女儿继承,而不是回到李唐手中。 然而神龙政变的爆发打乱了武则天的计划。张柬之等重臣趁武则天病重之际,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太平公主接班武周政权的希望落空,但她并未轻易放弃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凭借着母亲留下的政治资源和人脉网络,太平公主在唐中宗朝依然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中宗复位后,朝局并未因此稳定。中宗本人能力有限,很快被其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所控制。这段时期的唐朝宫廷可谓是女性权力的舞台,韦后甚至有意效仿武则天称制。 公元710年,唐中宗突然驾崩,韦后立即拥立年幼的温王李重茂为帝,自己则垂帘听政。面对韦后的专权,太平公主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盟友——她的侄子李隆基。两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拥立李旦(即唐睿宗)重新登基。 李旦性格懦弱,虽然这是他第二次登上皇位,但他无法驾驭复杂的朝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曾经的盟友因共同的敌人消失,很快便暴露出权力争夺的本质,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面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日益激化的矛盾,李旦不愿卷入这场权力争斗,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则退居太上皇的位置。李隆基即位后,局面并不乐观,太平公主仗着李旦的宠爱和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几乎不将新皇放在眼里。 太平公主府邸成为了一个与皇宫分庭抗礼的权力中心。她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络,安插耳目监控李隆基的一举一动。朝中不少要职都由她的亲信把持,这使得李隆基即便身为皇帝,也难以施展拳脚。太平公主对自己的影响力充满自信,她认为无论是权谋还是势力,年轻的李隆基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随着李隆基逐渐展露出强硬的统治意志,太平公主感到威胁日增。她决定铤而走险,策划了一次毒杀李隆基的行动。这一危险的计划最终未能得逞,但却成为了两人关系彻底决裂的转折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争斗中,太平公主的亲生儿子薛崇简站在了李隆基一边。他多次劝阻母亲不要与皇帝为敌,这让太平公主非常恼怒,经常对薛崇简施以体罚。薛崇简的立场和内心煎熬,预示着这场权力争斗已不仅是政治对抗,更成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面对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和毒杀威胁,李隆基知道必须采取行动。公元713年,在一批忠心臣下的建议下,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网络。 这次行动可谓雷霆万钧,朝中支持太平公主的大臣纷纷被抓捕或流放。失去了政治靠山的太平公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她被迫逃往山寺寻求暂时的庇护。然而,李隆基派出的军队很快就找到了她的藏身之处,将她团团围住。 最终,太平公主被押回长安城中的府邸,等待着李隆基的最终裁决。昔日权倾朝野的公主,如今只能在自己的府邸中等待死亡的降临。这种命运的逆转,恰恰反映了唐朝政治舞台上瞬息万变的残酷现实。 当李隆基的使者带着圣旨来到太平公主府邸时,她已经明白自己无路可逃。据记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进行了最后一次对话。 太平公主望着皇帝的使者,泪眼婆娑地说:"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的儿子。"她提醒李隆基,若没有她当初与他联手对付韦后,李隆基可能永远不会坐上皇位。 然而,李隆基通过使者传来的回应却是冷酷无情的:"你听过斩草要除根吗?"这句话彻底粉碎了太平公主的最后希望。她明白,自己的结局已经注定,而且自己的子女也难逃厄运。 在这种绝望之下,太平公主泪流满面,最终选择了自尽,结束了自己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位曾经的权力女强人,就这样黯然离开了她深爱又恨之入骨的长安城。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