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4连被日军紧追,正撤退,队伍突然停了下来,连长急喊:“为什么停下来

品古观今呀 2025-04-11 10:15:54

抗战中,新四军4连被日军紧追,正撤退,队伍突然停了下来,连长急喊:“为什么停下来!”答:“交通沟断了!”连长听后心一沉:“糟糕!”队伍竟然走进了绝路。周围是开阔地,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现在是进退两难。 抗日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82名战士,在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带领下,成了苏北战场上的一支硬骨头。1943年春,日军对淮海根据地搞大“扫荡”,想把新四军连根拔起。新四军这边靠灵活机动跟敌人周旋,可那次撤退,第4连却撞上了大麻烦。 当时,日伪军上千人,分几路围剿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机关。新四军第7旅第19团第2营在涟水西北跟日军前锋干上了。敌众我寡,营长一看形势不对,赶紧下令撤退。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可日军跟得太紧,两天两夜甩不掉。为了让大部队跳出包围圈,营长拍板,让第4连留下断后。 白思才接到命令,二话不说带人就近在刘老庄挖工事,跟日军硬碰硬。刚开始打,第4连靠地形优势拖住了敌军,给主力争取了时间。任务完后,眼看日军越聚越多,白思才决定撤。他带着队伍钻进村边的交通沟往西突围。这沟是苏北战场上的宝贝,半人高,人在里头猫着腰走,外头看不见,是转移的好路子。 可队伍跑着跑着,前头突然传来消息:交通沟断了,前面是堵泥墙,没修完,走不通了!白思才一看,四周全是平地,远处村子已被日军占了,部队彻底暴露。日军从村里压过来,枪声越来越近,几百号人散开在田野上围拢过来,情况糟得不能再糟。 这时候,白思才冷静下来,明白突围没戏了。六塘河那边的主力还没撤完,要是让日军过去,后果太严重。他跟李云鹏一合计,决定就地迎敌。战士们卸下包袱,用刺刀挖土加固沟壁,架起机枪,准备拼死一搏。 日军逼到三百米时还没发现他们,直奔六塘河方向。白思才看准时机,等敌人进了五十米,一声令下开火。枪声一响,前排日军倒了一片,队伍乱了套。可日军很快缓过来,以为撞上了新四军主力,架起小钢炮就轰。炮弹炸得沟边土飞扬,第4连硬扛着打退了两波进攻。 到了中午,弹药不多了。一排长主动请命,带三个战士爬出去,从敌尸身上捡弹药。头两次摸回来不少,可第三次被日军机枪手盯上。一排长推开战友,自己中弹倒下,没能回来。下午,炮火更猛,沟壁被炸得稀烂,战士们靠残破阵地死守。黄昏时,子弹快打光了,日军冲上来,战士们拿刺刀和石头拼到最后。直到天黑,日军伤亡太大才退。 战斗结束,民兵赶到一看,沟里全是血和残肢,只剩一个重伤的战士靠着沟壁喘气。他被送去医院,可伤太重,没撑过去。第4连82人全牺牲,打死日伪军170多,挡了敌人五次进攻,硬是给六塘河部队争取了撤退时间。这仗打得日军胆寒,新四军军部和八路军总部都发了嘉奖。陈毅说这精神得传下去,朱德直接夸这是英雄主义的顶峰。 仗打完,当地百姓含泪收拾烈士遗体,立了墓碑,上头刻着“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后来,第7旅重建第4连,起了“刘老庄连”的名字,涟水乡亲送来82个青年补充队伍,继续干抗战。新中国成立后,烈士殉难地建了刘老庄烈士陵园,让后人记住这段血泪史。 这场仗虽是抗战中的一小块,但82条命换来的,是民族不屈的骨气。日军想靠“扫荡”压垮咱们,可新四军用命告诉他们:没门!刘老庄的战士没退路,却用血肉挡住了敌人的路。这精神,不光是那时候的,今天也一样激励着咱们。

0 阅读:125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