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曾国藩撬开洪秀全的棺材后,恶心到当场呕吐,还怒骂洪秀全太变态,那么,曾国藩究竟在洪秀全棺材里看见了什么? 1864年,南京城内的太平军将士们发现,他们的天王洪秀全已经连续多日不露面了。 往日里,洪秀全总会在天王府的正殿上召见众臣,发布各种命令,但现在天王府内部却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天王府的大小官员们私下窃窃私语,都在猜测天王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种反常的情况引起了太平军高层的警觉。一些重要将领想要求见洪秀全,却被挡在天王府外,连天王的影子都见不着。 南京城内的粮食储备已经所剩无几,城外的湘军正在不断加强包围。在这种危急时刻,洪秀全的突然消失,让整个南京城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氛。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深知事态的严重性。他多次派人向天王府递交奏折,建议洪秀全放弃南京,转移到其他地方重整旗鼓。 这个"让城别走"的建议,其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是从天王府传出的回复却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 洪秀全的回应是:"朕承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这样的话语听起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更让人担忧的是,洪秀全还说:"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这种盲目自信的态度,与南京城当时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南京城的防御工事正在一天天削弱,城内的军心也在逐渐涣散。没有了统帅的亲自指挥,太平军的各支部队开始各自为战。 一些士兵发现,负责传达天王命令的官员们说话前后矛盾,有时甚至会在同一天发布相互冲突的命令。这种混乱的指挥让前线将士无所适从。 与此同时,城内的粮食危机也在不断加剧。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天王府内部,竟然开始出现争抢食物的场面。 而此时的洪秀全,依然躲在天王府深处,拒绝见任何人。这种诡异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864年6月初,直到南京城被攻破的那一刻,也没有人真正知道天王到底发生了什么。 1864年7月,南京城在曾国荃的猛烈进攻下终于失守。湘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展开了地毯式搜索,目标只有一个——找到洪秀全。 整整十天过去了,翻遍了南京城的每个角落,却连洪秀全的影子都没见着。城内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街道上尸横遍野,但就是找不到这位太平天国的统治者。 7月30日,一个重要的线索终于出现了。一位在天王府当差的宫女被湘军总兵熊登武抓获,她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这位宫女透露,洪秀全早在城破之前就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被秘密埋在天王府大殿的地下,用了特殊的方法保存。 熊登武立即带领一队士兵赶往天王府。天王府曾经是南京最气派的建筑,如今却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在大殿的废墟中,湘军按照宫女指引的位置开始挖掘。挖了约莫一人多深时,铁锹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物。 清理掉周围的泥土后,一口精致的棺材显露出来。棺材通体漆黑,上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用的。 消息很快传到了曾国藩那里。这位追击洪秀全十多年的清军统帅,立即从军营赶到了现场。 在众人屏息的注视下,棺材盖被慢慢打开。一股腐臭味扑面而来,就连见惯了生死的老兵也忍不住后退了几步。 棺材里的尸体被层层锦绣龙袍包裹着,足足有十几层之多。这些龙袍都是用最好的丝绸制成,即便沾了尸液也依然能看出上面金线绣的龙纹。 当最后一层龙袍被掀开时,洪秀全的尸体终于露出了真容。十几层龙袍的包裹,让他的尸体保存得还算完整。 曾国藩仔细查看着这具尸体,发现洪秀全留着微白的胡须,头顶已经秃了,只有左臂和左肩还保留着一些肉。 对于这具尸体,曾国藩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极端的一次。他命令将洪秀全的尸体剁成肉酱,混入火药,装进炮弹中打上天空。 这种处置方式背后,隐藏着曾国藩与洪秀全之间长达十多年的恩怨纠葛。在这十多年的征战中,曾国藩曾三次险些丧命。 第一次是在靖港之战,太平军设下埋伏,将湘军打得溃不成军。那一战湘军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次是在湖口战役,湘军被石达开的太平军前后夹击。曾国藩的指挥船被缴获,他本人差点被俘虏。 第三次是在祁门之战,曾国藩因为战略失误,陷入太平军的重重包围。要不是部下拼死相救,他可能已经命丧黄泉。 这三次惨痛的失败,让曾国藩的湘军损失惨重。数以万计的湘军将士倒在了战场上,这些都成了曾国藩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 但更让曾国藩无法容忍的,是洪秀全对儒家文化的践踏。作为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曾国藩目睹了太平军在各地捣毁孔庙,焚烧儒家典籍的行为。 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否定了儒家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他在南京建立政权后,大量焚烧儒家经典,砸毁孔子牌位。 对于曾国藩来说,这些行为无异于在摧毁中华文明的根基。他从小就在儒家经典的熏陶下长大,把维护儒家文化视为自己的使命。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10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