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地问道:"朕死了之后,你当如何?"聪明的她,只回了8个字,就保全了性命。 贞观二十三年的长安城,已不复往日的繁华。皇城内外,百官家眷纷纷以白衣素服示哀,为的是陛下病重的消息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这位缔造了贞观盛世的帝王,正躺在太极宫的寝殿中,身边只有几位心腹大臣和太医在守候。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让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然而李世民却始终为一个预言所困扰。 这个预言说,大唐气数不过三代,终将被一位姓武的人取而代之。自打听到这个预言,李世民便开始清除朝中姓武的官员,甚至株连九族。 曾经的开国功臣李君羡,就因为一个小小的乳名惨遭杀害。当时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要求群臣报出自己的乳名,李君羡随口说出自己的乳名是"五娘子"。 这一声"五",让李世民联想到李君羡出生在武安县,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封号是武连县公。一连串与"武"字相关的身份,成了李君羡的催命符。 不久之后,李君羡就被剥夺了军权,随后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被处决,全家也被抄斩。这样的惨案在当时并非个例,许多与"武"字沾边的官员都遭遇了不测。 然而最让李世民始料未及的是,在他清除武姓官员的同时,一位姓武的女子却悄然入了宫。这位女子便是武则天,她不仅躲过了这场针对武姓的清洗,还因其出众的才华成为了李世民的才人。 武则天入宫之后,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才华,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但是李世民对她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毕竟她姓武,而那个预言一直萦绕在李世民的心头。 在李世民的后宫中,武则天的地位并不显赫,甚至不及其他妃嫔如徐惠等人。长期以来,她都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李世民与她的交集也越来越少。 但是随着年事渐高,那个关于武姓人的预言越发让李世民寝食难安。此时的他已经六十岁,身患重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却仍然放心不下这个年轻貌美又才华横溢的武姓才人。 武则天出身并非寻常,她的父亲武士彟曾任并州长史,是当时显赫的世家子弟。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就以其出众的才华被选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 在宫中,武则天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她能写得一手好字,精通诗词歌赋。更重要的是,她对政事也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让她在众多妃嫔中脱颖而出。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贞观二十三年的春天。李世民的病情日益严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却还放心不下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才人。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李世民让人将武则天召到了寝殿。此时的太极宫内外一片肃穆,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凝重的气息。 李世民躺在龙榻上,虚弱地看着站在榻前的武则天。尽管年仅二十五岁,但武则天的举止却显得从容不迫,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她的优雅。 李世民开口问道:"朕死了之后,你当如何?"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在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后宫妃嫔一旦君王驾崩,要么陪葬,要么出家为尼。 武则天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回答了八个字:"青灯古佛,聊此余生。"这个回答表明她愿意在寺庙中度过余生,永远远离朝堂权力。 这个回答显然让李世民感到满意,他点了点头,同意了武则天的请求。这一刻,不仅保全了武则天的性命,更为她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太宗驾崩,按照此前的约定,武则天被送入感恩寺出家为尼。这座位于长安城的古刹,成为了她暂时的栖身之所。 在感恩寺的日子里,武则天过着表面上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在这段时期,她与太子李治的联系却从未中断。 李治早在其父在世时就对武则天倾心,常常以各种理由到感恩寺拜佛。这位年轻的太子,此时已经继位成为唐高宗。 即位不久,李治就以"服侍老母"为由,将武则天召回宫中。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朝廷内外的不小震动。 武则天回宫后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宠幸,被封为昭仪。她的地位迅速上升,超过了其他妃嫔,甚至连皇后王氏也对她心生忌惮。 显庆年间,武则天成功扳倒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自己被立为皇后。这一步,让她的权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此以后,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她不仅帮助李治处理政务,更培养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官员。 随着时间推移,李治的身体状况逐渐衰弱,而武则天在朝中的势力却越发强大。她开始以"天授"为名,逐步掌握了朝廷大权。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废除了唐朝,建立了周朝,自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这一刻,当年那个预言终于应验。 武周时期,这位女皇帝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她任用贤能,设立了匦匮制度,方便百姓上书言事;设立了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亲自主持考试。 在她的统治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这一切,都证明了她不仅有过人的智慧,更有着卓越的治国能力。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地
小博大史
2025-04-12 13:35: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