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如果不是他当年假扮乞丐,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奔走1400公里,将50毫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4 09:00:31

1937年,如果不是他当年假扮乞丐,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奔走1400公里,将50毫克镭安全送到目的地,中国可能就成为了如今的巴勒斯坦,不仅百万平民流离失所,更别谈什么民族独立! 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撕裂华北,日军铁蹄踏破北平。 此时的清华园内,物理学家赵忠尧凝视实验室角落的铅筒,这里面藏着50毫克镭,这是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唯一火种,更是未来原子弹研发的命脉。 这50毫克镭,其实就是赵忠尧当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归国时,导师卢瑟福所赠予的。 当时全球镭禁运,落后不堪的中国更是无自主提纯能力,所以此物在当时的中国可以堪称是“无价之核”。 ? 如果此物落入敌人的手中,那么日本就可以借此机会加速核武进程,而我们的中国将彻底丧失科技反制的可能性。 当时清华的全体师生已经迁往了长沙,赵忠尧本来可以一起随行撤离的,但他却选择了逆行。 一天晚上,梁忠尧敲开了梁思成的家门,凝重地说道:“清华园有个东西必须带走!” 梁思成也深知这50毫克“镭”的重要性,于是二话不说就驾车载梁忠尧潜回到已经被日军控制的清华园。 只见实验室门窗早已经变得破碎,校园里布满了被日军劫掠的痕迹,好在那伪装成破破烂烂的咸菜坛里的铅筒未被发现。 两人冒死取回镭后,梁思成含泪和梁忠尧道别:“保重!” ? 就这样,梁忠尧就独自开始了自己的“护镭”之路...... 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早已经被日本人所掌控,而梁忠尧为了躲避日军的盘查,他只能伪装成“乞丐”,穿着撕破的长衫,黢黑的脸庞,手上还拿着那装着铅筒的破烂咸菜坛,混入了难民的人潮中。 他昼伏夜行,徒步1400公里,胸口都被咸菜坛子磨出两道血痕,双脚更是因为一路的长途跋涉而 变得溃烂流脓。 如果途中遇到日军的扫射,梁忠尧就蜷身护着咸菜坛子,饥寒交迫时,他就啃树皮充饥。 终于在梁忠尧的坚持下他顺利地抵达到了长沙,但此时的他形如枯槁,就连看守的门卫都误以为他是个乞丐并进行驱赶。 还在当时的校长一下子就认出这个“乞丐”就是梁忠尧,两人相拥而泣,喃喃自语道:“镭在,中国希望就在!” ? 赵忠尧的壮举,为中国核物理按下了关键的启动键。 1938年的时候,赵忠尧在西南联大开设了首个核物理课程,在手搓仪器、煤油灯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授课,他愣是培养出了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等国之栋梁。 赵忠尧的这些学生,后来在我们国家的科技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是赵忠尧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50年,赵忠尧冲破美国的封锁,携带了30箱重要核器材归国,建成了首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1964年,罗布泊腾起的蘑菇云中,镭的放射性实验数据成为关键推力。 ? ? 可以说,当年若没有此镭,中国可能就会像如今的加沙国家一样:领土被敌人蚕食,百姓流离居无定所,科技锁死,核威慑为零。 倘若是日本当年获得了此物,那么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也许就像今天的以色列一样恃核横行,东亚 的格局将彻底被改写。 ? 但万幸的是,我们的中国在那样的时势下走出了一个“赵忠尧”,他不屈服于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更不屈服于科技的威严之下。 历史证明:没有硬核科技,就没有真正的独立。 赵忠尧用他那短暂的一生诠释:科学家或许沉默,但他们的脊梁,撑起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 87年前,一位科学家以乞丐之躯,守护华夏文明的未来。今时今日,我们缅怀赵忠尧,更需铭记: 科技自强,方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避免成为下一个加沙。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每个国人应有的担当与血性!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