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等丈夫黄维团聚的27年里,蔡若曙不知道擦拭过多少次这张婚纱照,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黄维被特赦回家后,本该苦尽甘来的蔡若曙却投河自尽了…… 蔡若曙和黄维相识,是在杭州西湖的一场上流社会的舞会上。 当时,29岁的黄维已经是少将军衔,由于是天子门生,又很有军事才能,因此前途堪比似锦繁花。 舞会上,17岁的蔡若曙如一朵美丽的芙蓉花,引得不少青年才俊对她大献殷勤,但她偏偏对正襟危坐的黄维一见钟情,而黄维亦早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因此英雄配美人,很快就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然而等蔡若曙怀有身孕后,黄维才坦白,自己在乡下有个父母包办的媳妇。 随后,黄维携蔡若曙回老家,和原配办理离婚事宜。 然而黄维的老母无论如何不接受蔡若曙,最后虽同意黄维离婚,却坚决不同意让蔡若曙进黄家老宅。 对于一个大家闺秀来说,这无疑是对她的羞辱,但蔡若曙却默默忍受了下来,还不忘安慰黄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不仅如此,蔡若曙还主动把黄维与原配所生的孩子接到身边,细心照料,为的就是让黄维能全身心投入到抗战事业上去。 抗战结束后,黄维和蔡若曙原本以为自此后就能过上太平日子,然而随着内战爆发,黄维却不得接受蒋介石的派遣,前往淮海战场指挥作战。 数月后,传来黄维“战死殉国”的噩耗,国民政府亦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葬礼上,蔡若曙作为遗孀,得到了很高的荣誉,可失夫之痛,却让她悲痛欲绝,顾念3个孩子年幼,需要照顾,她才勉强打起精神,应对现实。 起初,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蔡若曙和3个孩子去了台湾,然而当她去要抚恤金时,却遭到了国军高官的冷嘲热讽,说她丈夫把一个军队都搞没有了,她有什么脸来要抚恤金。 好在黄维的旧友怜惜蔡若曙的境遇,给予了帮助,才让蔡若曙不至于太过窘迫。 也就是在那时,蔡若曙得知黄维并没有死,而是做了解放军的俘虏,并被关押在战犯看守所里接受改造。 这个消息,让蔡若曙又有了希望,她想尽办法,带着孩子们和保姆,秘密回到了上海。 蔡若曙一边养家糊口,一边四处打听黄维的下落,生活上自然很艰难,好在她写得一手好字,最终考到了上海图书馆,在那里靠抄写过活。 1956年,蔡若曙终于得到探望黄维的批准。 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丈夫,蔡若曙就激动不已,她准备了黄维最喜欢的食物,去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然而,当蔡若曙劝黄维一定要和人民政府合作,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时,黄维却满脸怒火地说道:“你以后不要来了。”说完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面对顽固不化的丈夫,蔡若曙既担心又失落,不过她了解丈夫的为人,所以仍一门心思地盼着能和丈夫早日团聚。 1959年,政府决定特赦一批战犯。 消息传出后,当地干部还特意交代蔡若曙一定要做好准备。在蔡若曙看来,这无疑就是黄维马上要获得特赦了。 可是她通过广播听完特赦名单,却也没有听到丈夫的名字。 这件事给蔡若曙的打击很大,导致她吞安眠药自杀,好在被同事发现,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 精神上的折磨久而久之让蔡若曙出现了严重的幻听,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但她深知自己必须把家撑起来,好让丈夫回来还能有个家。 在监狱中的黄维却非常顽固,不光不肯从思想上转化,而且还为了逃避改造,研究起了永动机。 由于黄维的表现很恶劣,因此数次特赦的名单上都没有他。蔡若曙曾带着孩子一起去劝说他,可他却始终不为所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黄维患上结核病后,政府一直积极给他治疗,使他得以痊愈,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思想和行动上,也都慢慢有了转变。 1975年,黄维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终于结束了27年的战犯生活。 蔡若曙为了迎接丈夫,不仅将家里家外打扫一新,而且还带着孩子们早早就到车站迎接他。 此时,黄维已经是一位71岁的古稀老人,蔡若曙亦在岁月的打磨下,早已褪去了娇艳的容貌,而3个孩子,亦都读书很有出息,这让黄维颇感欣慰。 当然,最让黄维得意的,还是妻子这么多年对自己的不离不弃,要知道其他战犯的妻子不是离婚,就是改嫁,几乎没有谁的妻子能像蔡若曙这样痴心。 终于盼到丈夫归来的蔡若曙也很欣慰,她不断地对儿女们说,这下好了,你们终于有爸爸了。 原本,一家团聚,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和和美美,可蔡若曙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比如黄维在大会上发言,蔡若曙就担心他会口不择言讲错话,会被再次关进监狱。 还比如黄维下班晚回来几分钟,她就如坐针毡,担心出了大事。 然而对于妻子的病情,黄维却表现得非常冷漠,他总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研究永动机,和蔡若曙的沟通更是少得可怜。 缺少关爱的蔡若曙认为,是她的精神疾病导致了丈夫的冷漠,这让她总是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认为是自己拖累了丈夫,于是不久后,她就选择了投河自尽。 不得不说,黄维不是一个好丈夫,可蔡若曙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是战争造成的悲剧。
在苦等丈夫黄维团聚的27年里,蔡若曙不知道擦拭过多少次这张婚纱照,然而让人意外的
百年战争录
2025-04-14 11:04:35
0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