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群被送进功德林的时候,那些被关押的国民党战犯非常不满,认为这个小角色,不配和

百年战争录 2025-04-15 10:41:23

李帆群被送进功德林的时候,那些被关押的国民党战犯非常不满,认为这个小角色,不配和他们这些赫赫有名的将军关在一起,然而他一个举动却让这些将军们敢怒不敢言,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放战争时期被抓获的国民党战俘很多,而作为公安部直管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对于关押的战犯标准最高,比如武官必须是中将级别以上,文官最低也得是部长级别,所以只有200多符合标准的犯人被关押在这里,而这200多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国军将领,比如杜聿明、王耀武、黄维等。 1956年,李帆群从新疆劳改队被选调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的到来让功德林被关押的战犯们都非常不满,甚至还有人发牢骚说,政府太不了解情况了,竟然把一个刀笔吏给弄进来了。 确实,跻身在这些国民党大佬中间的李帆群就像走错片场一样,正因如此,他才得意洋洋,用沈醉的话说,他差不多像过去中了举人结果被送进太学学习一样。 李帆群被俘时的身份是新疆省党部代理书记长,不过这个官职他也只当了几天就做了俘虏。 不得不说,李帆群的运气实在是好。 原本李帆群只是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当时大家都争着抢着要到相对安稳的大城市工作,但他却主动提出要去新疆。 1947年的新疆正处于动荡时期,“新疆王”盛世才被赶走,蒋介石把持了新疆的军政大权,而新疆不少职位正需要人去填补,李帆群自知没有背景,很难被分配到大城市工作,所以他主动提出要去新疆工作,果然他的行为得到了上级的表扬,还被任命为《新疆日报》主编。 原本按资历来,李帆群应该先做外勤记者,再升职做内勤编辑,然后才有机会竞争主编的职务,现在他一步到位就成了省报主编,这让他非常骄傲,同时也让他自视甚高,认为一飞冲天指日可待。 果然,随着全国各地解放的消息频频传来,新疆国民党省党部的的几个头头带着家眷逃去了台湾,李帆群见领导走了,马上给国民党政府写申请要官,很快他就被封为新疆省党部代理书记长,这一飞冲天的感觉很让李帆群受用,只可惜他还没来得过瘾,新疆就和平解放了,而他也作为俘虏关进了新疆劳改队。 以李帆群的官职还够不上战犯的级别,只能算是个劳改犯,不过他又赶上了共产党的好政策。 1956年,毛主席决定把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和战犯进行加速改造,为了更加全面的改造,战犯要有军事将领、特务头子、行政官员和党官,而当时满足条件的国民党军官最多,特务和行政官员也能满足数量,唯有党官特别少。 其实国民党闹着要内战的主要是党官,他们在蒋介石面前喊着要一党专政,倒是那些军事将领,由于才经历了抗战,都巴不得享受胜利果实,所以他们不希望打仗,可惜蒋介石在党官的怂恿下,还是发动了内战。 国民党军事将领虽不愿意,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他们只能继续作战,只是这次作战的对象是解放军,而他们也终因不敌做了俘虏,倒是那些叫得最凶的党官,见战事不利,早就逃到了台湾。 所以,战犯中够得上资格的党官只有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 显然党官不能只有庞镜塘一个,所以就降低标准,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了两个省党部代理书记长,其中一个就是李帆群。 本来,李帆群在新疆劳动改造的时候,就在后悔自己鬼迷心窍当什么国民党官员,结果在得知即将被送到北京战犯管理所去加速改造时,他立刻转悲为喜,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级别又被提高了很多,正因如此他才眉开眼笑,而那些和他一起改造的人都对他的好运气羡慕不已。 李帆群在功德林里看到王耀武、杜聿明等大人物,内心很激动,要知道这些人以前根本不会把他看在眼里,更别说让他有接近的机会了,现在居然和这些人平起平坐,他感到很得意。 李帆群深知武斗搞不过这些人,但他可以文斗,为了自己的进步,他决定要多多地写小字报来揭发这些人的罪行。 有一次,李帆群在没搞清楚事实的情况下,贴小字报揭露宋希濂的罪行,没想到文武双全的宋希濂接连写了三张反质问与他的小字报贴在一起,搞得站不住理的李帆群狼狈不堪,只得公开道歉做检讨,这事才算揭过去了。 从那以后李帆群再不敢逮谁斗谁,而是吃软怕硬,每次想要“进步”的时候,就找那些只会用枪杆子的国军将领下手,他下笔特别快,一顿饭的功夫就能写一篇质问某人的小字报,而那些人又不会耍笔标子,只能吹胡子瞪眼,拿他毫无办法,再加上这些小字报不光会贴在墙上弄得人尽皆知,而且后面还会被管理人员收去存档,这可是关系到“特赦”的问题,所以大家只能忍气吞声,尽量躲着他。 1961年,李帆群获得了特赦,考虑到他要求和家人生活,于是他被组织安排到老家市政协工作,在新岗位上,他撰写了不少英烈文史资料,除此外他还积极奔走祖国统一事业。 1988年,66岁的李帆群走完了他的一生,在临终前他仍在感慨,是党的改造才让他获得了新生,也是党的照顾才让他有了幸福的晚年,他要感谢党感谢国家。

0 阅读:43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