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讲究人啊!”福建一航班超售,工作人员站在大厅内喊着,愿意改签的乘客,一个人补贴1500元,并安排住宿,还没等工作人员说完,一小伙沉不住气,直接就把手里的票交给了工作人员,网友:他怕航司反悔,航司更怕他反悔! (信息来源:法治进行时 2025年4月14日) 你可能想不到,一张小小的机票,承载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旅程,还可能牵动着好几个人的心。当你舒舒服服坐在飞机上,享受着旅途的轻松,也许有人却因为机票超售,被困在机场,心情烦躁。 机票超售是航空业里一种常见的做法,有人靠它获得意外补偿,得到了“薅羊毛”的机会,有人却因此耽误行程,感到无奈甚至愤怒。有些人为了获得1500元的补偿,自愿放弃当晚的飞行,换取一晚上的“自由”。但这种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到底是航空公司和乘客的双赢,还是航空公司利用规则对乘客的一种变相剥削,值得我们思考。 机票超售说穿了,就是航空公司出售的机票数量超过了飞机上实际的座位数。最初,航空公司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座位出现空置浪费的情况。因为总会有旅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临时取消航班计划,与其让座位空着,不如多卖出几张机票。 如果有人办理退票或者误机,航空公司就能额外获得收益。为了降低风险,航空公司会根据历史数据、航线的受欢迎程度、节假日等因素,预测退票的可能性,从而确定超售的比例,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热门线路和节假日的时候,机票超卖的情况通常会更频繁。为了解决超卖问题,航空公司通常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他们会积极寻找愿意更改航班的旅客,并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作为回报;如果自愿改签的人数不足,航空公司可能会为部分乘客提供升舱服务;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会按照一套既定的规则,例如会员等级高低、购票时间先后等,来决定哪些乘客无法登机,并对这些乘客进行相应的赔偿。 那么,超售现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利益与风险的博弈。航空公司可以说是这场博弈中的赢家。通过超售,它们能尽量多地卖出机票,提高飞机上座率,从而增加总收入。即使最终需要赔偿一部分乘客,与空置座位造成的损失相比,这笔赔偿仍然是划算的。 而对于乘客来说,超售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运气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赔偿,就像意外之财;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会遭遇航班延误,甚至被拒绝登机,导致各种不便和损失。总之,超售对航空公司而言是利润的来源,但乘客则需要承担可能延误行程的风险。 机票代理商有时也会搞些小动作。他们可能会故意不告诉顾客机票超卖的情况,先引诱顾客买票。等到真的出现超卖问题,就立刻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让顾客的权益受到损害。 遇到机票超售,乘客保护自己的方法有这些:首先,尽量提前预订机票,越早预订,被超卖的概率就越小;其次,选择口碑好的航空公司,他们在处理超售问题时通常更有章法;购买机票时务必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航空公司的超售处理规则;提前办理值机手续也能增加成功登机的机会;最后,万一遇到超售情况,务必保留好机票、登机牌、行程单等凭证,方便日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行业规范层面来说,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信息透明度、健全赔偿制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这些都非常关键。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航空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机票超售行为,切实维护旅客的正当权益。 航空公司有必要把“超售”这件事说清楚,让大家买票的时候就明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此外,还要建立一套公平的赔偿办法,如果因为超售让旅客遭受了损失,就应该给予合理的补偿。对于违规超售的行为,也要通过信用记录来进行惩罚。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旅客的权益,让大家出行更放心。 航空公司需要更加坦诚地告知超售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且在出现超售情况时,妥善解决旅客的权益问题。清晰的信息披露、公平的补偿措施和有效的违规惩戒机制三管齐下,才能提升旅客的整体出行体验。 机票超售这种商业做法,其实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怎么才能让航空公司和乘客都能从中受益,达到真正的双赢,这是今后需要好好考虑的。怎么样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公平性,让超售这种行为不再是少数人高兴,多数人烦恼,而是变成一种更加合理的航空旅行方式?这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双向奔赴!”4月12日,一趟从福建飞往重庆的航班,由于在售票时多卖了一张,于是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