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国学大师钱穆,61岁时三婚迎娶27岁胡美琦,看着如花似玉的娇妻,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和5个孩子。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大学者钱穆的乱世情缘:花甲之年娶27岁胡美琦2013年01月05日) 钱穆是民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醉心学术,甚至大战期间他都冒着生命危险研究史料,可以说把做学问当成了自己的生命。 1937年抗战爆发后,事急从权,钱穆先跟着学校去了四川,他告诉妻儿尽快到南方来找他。妻子张一贯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根本无法孤身南下。最后她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到打得没那么凶的娘家苏州避难,等战事稍微缓和了再去寻夫。 钱穆理解妻子的处境,后来他也回到了苏州,还把家中的老母亲也一并接了过来,一家人又在苏州重聚,这也算得上战乱时期不幸中的大幸了。 但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本来钱穆打算长期在这里住下来,也敲定了接下来的工作,但当时出现了突发情况,日本人盯上他了,他必须尽快离开。无奈之下,钱穆只好重新上路。临行前他和妻儿告别,年幼的孩子还不懂得离别的含义。 来到大西南后,钱穆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音书断绝,他内心十分焦急。后来才得知,这些年妻儿和母亲都过得非常艰难,母亲因病去世。分别时妻子已经怀孕,最小的孩子降生后一直没见过父亲。 钱穆一个人在学校继续他的史学研究,当时他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吃不饱穿不暖,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他可能已经垮了。 好不容易熬到日本人被打跑,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老家,还受聘为一所大学的文学院院长,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薪水待遇不错,可以让一家老小过上温饱的生活了。 因为早年废寝忘食透支了健康,钱穆很早就患上了胃病,这时的情况更加严重,疼痛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他。在他身边照顾衣食起居的就是妻子,张夫人也识字通文,原先还是一所小学的老师。 后来为了丈夫的事业和抚养孩子,她边完全回归了家庭,家里的一切事宜全都由她一力承担,而钱穆只需要专注他的学问就可以了。 但这一时期内战爆发,学校的学生受时代影响经常上街搞活动,课也不好好上,钱穆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无济于事。更让他揪心的是,大儿子也成为了一个活跃分子,后来学校追查学潮的事,大儿子受到牵连被开除了学籍。 一件件烦心事搞得钱穆都无心案牍了,本来因为身体原因他早就把烟戒了,如今愁得不行,又开始没命地抽起来,家里书房经常烟雾缭绕。一片片白烟,全是钱穆心里愁云惨雾的具象化。 后来,钱穆将妻儿老小留在苏州,托当地朋友代为照应,自己则和一部分知识分子来到了香港,准备在这里重新开启自己的研究事业。 和他同一批南下的人中就有胡家风一家,胡在江西的势力很大,但逃亡到香港后也泯然众人了。他有一个女儿名叫胡美琦,赴港前还是在大学念书。 钱穆在这里创办了新亚书院,一切都安顿好后他准备把孩子接过来,几个儿子都希望父亲能回到大陆,为新中国效力。但钱穆觉得当时内地的环境不适合他搞学术,他的选择在年轻的孩子们眼里俨然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于是拒绝再和他联系。 钱穆的新学校就在今天的九龙,创校之处经历过很多困难。那时的胡家情况也很糟糕,几乎沦落到要上街乞讨的地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钱穆和胡家人认识了,胡美琦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书院。 后来胡美琦和家人去了台湾,钱穆后来因为学校经费问题也来到了台北。1952年的时候,他遭遇了一次意外,差点就没命了。得知此时,胡美琦连忙赶来照顾,两人相处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 1956年,他们最终捅破了窗户纸决定结婚。对于胡美琦红颜从白发的选择,钱穆心里其实很愧疚,还专门给学生写信说起过此事。婚后两人就住在九龙的难民营里,钱穆专心做学问,年轻的胡夫人则完全承担了家庭琐事和对外应酬。 后来两人移居台北,钱穆也彻底和大陆妻儿失去了音讯,1978年,独自照料孩子的张夫人走了。1980年,孩子们终于联系上了钱穆,后来还在香港见了面。 临终前老人告诉妻子,希望能够魂归故里,胡夫人为了实现他最后的心愿,几经辗转终于将他的遗骨送回了大陆老家,颠沛流离一生的老学者,终于落叶归故乡了。
1956年,国学大师钱穆,61岁时三婚迎娶27岁胡美琦,看着如花似玉的娇妻,突然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16 13:04:34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