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公元1002年:科举创新四大“黑科技”,“高考”沿用至今】 ◆宋朝初期这几十年,围绕科举制正在发生大量的、密集的制度创新。总结下来,大概有四样“黑科技”。 ◆第一样,是“殿试”。考试的最后一关,干脆由皇帝来把。作为一项正式制度,这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的。 ◆第二样黑科技是“锁院”。这是宋太宗时期固化下来的一种制度。简单说,朝廷决定谁是今年的主考官,不好意思,任命一发布,你就不能回家了,直接送到贡院去。考试结果公布之前,你是出不来的。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托关系走后门。 ◆第三样黑科技就是“糊名”。现在是1002年,5年后,1007年,宋朝就在科举的全过程实现了“糊名”,甭管是州一级的解试,还是礼部的省试,还是最后的殿试,考生的名字一律“糊名”。 ◆第四样黑科技是“誊录”。虽然已经“糊名”了,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姓名了。但是试卷上还是有考生的笔迹啊。万一考官和考生串通好了,根据笔迹来判断身份,或者通过试卷上的某个记号来作弊,怎么办呢?干脆,组织人手,把试卷重新抄一遍,上“人肉复印机”,彻底杜绝作弊的可能。这项制度也是在宋真宗这一朝实行起来的。 ◆我们这代人,都是在中国式的考试制度下长大的。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对啊,考试,不就应该彻底地防作弊,图个公平吗? ◆那我就提示个问题,你琢磨琢磨,其中是不是也有点奇怪的地方? ◆科举制度可不是宋朝创立的啊。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就学过,科举创立于隋朝,那距离现在也400年了。一项考试制度,400年了,连基本的防作弊措施都不完善,各种大洞小眼,又不是真有什么跨不过去的技术门槛,唐朝皇帝为什么不补这些漏洞呢? 而到了宋朝:你算算,从973年,宋太祖搞第一次殿试开始,到真宗朝采用“誊录制”,前后也就30多年,科举制突然就搞出来这么多防作弊的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一经发明,就再也没有退场了。一直到科举制废除的1905年,此后900多年的科举考试,都是这么干的。30年,听起来挺长的,但是中国科举制那可是1000多年的制度啊,就在这短短30年内,突然发生如此多的创新。
【《文明之旅》公元1002年:科举创新四大“黑科技”,“高考”沿用至今】 ◆宋
瑞亭说历史
2025-06-07 15:27:5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