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国民党大特务郑蕴侠即将被执行死刑,然而来自北京的一个最高指示,不仅免

如梦菲记 2025-07-14 14:53:39

1958年,国民党大特务郑蕴侠即将被执行死刑,然而来自北京的一个最高指示,不仅免除了他的死刑,还让他多活了51年,一直活到了102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初春,贵阳监狱内,一名年过五旬的犯人被押上刑场,他的名字是郑蕴侠,曾是国民党中统系统中的高级特工,解放前在重庆担任要职。   他的档案厚厚一摞,密密麻麻记录着抗战时的英勇表现,也写满了解放战争时期制造的暴力事件,他的罪行被层层查实,法院已经判处死刑,家属没有消息,家底也已查封,执行通知书已送达监狱。   就在刑期将至的前几日,从北京传来一道指令,要求暂停对郑蕴侠的死刑执行,这道指令来自中央,最终签字核准人是毛泽东。   核查材料中提及郑蕴侠在台儿庄、滕县等战役中有重要贡献,抗日时期曾带政工小组赴前线,冒死鼓舞士气,有确切记录和多方佐证。   经过中央多部门复核,他的死刑被撤销,改判为无期徒刑,这在当时是极少数的特例。   郑蕴侠生于1907年江西,青年时在重庆接受法律与军事教育,加入国民党,进入中统特务系统,先后在重庆、云南等地活动,他的上升通道很快,靠的不是投机,而是极高的执行力。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曾在滕县守军中担任政工指挥,亲历王铭章战死,组织过士兵心理战训练,也参与过远征军的战地通讯工作,战后评功授奖时,他名列前茅,被称为“有胆识的政工干部”。   抗战胜利后,他的身份变了,他参与了1946年重庆的多起恶性政治事件,沧白堂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他组织特务闹场,用爆竹和石块冲击会议现场。   不久后的较场口事件,他提前部署打手对进步学生和文化界人士进行殴打,数人重伤,重庆新华日报印刷厂也遭破坏,这些事都在公安系统的卷宗中有详细记载。   1949年11月,重庆即将解放,郑蕴侠接受命令销毁中统重庆站的所有档案,他原本计划搭乘成都起飞的专机前往台湾,途中却因车辆故障耽误行程。   司机是地下党安插的人,趁机逃走并报信,郑到达成都时,专机已飞离,回头望已无退路,他开始逃亡生涯。   最初他辗转四川、云南、贵州交界地区,住山洞,吃野菜,靠带出来的钱和金条接济几名旧部,数月后,他改名换姓,走进贵州濯水镇,冒充小商贩卖杂货。   他自称姓刘,不识字,但口齿伶俐,常年走村串户,与村民打成一片,1956年,当地推行公私合营,他被推荐为商店会计,算账快,算盘熟,逐渐有了稳定身份。   一次清查布匹库存时,他说出“不翼而飞”四字,引起同事警觉,布匹虽少了两匹,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个自称不识字的老农为何能脱口而出成语。   公安介入调查,串联数地线索,最终确认他就是潜逃八年的郑蕴侠,1958年冬天,他在贵阳被正式起诉,随后判处死刑。   获减刑后,他在狱中表现积极,协助查找潜伏特务,提供了沧白堂、较场口等事件的细节,还交出数份原始名单,这些材料促使公安系统追查出三名潜藏干部。   此举获得政府认可,他的刑期被多次缩减,1975年,国家对战犯实施大赦,郑蕴侠名列其中,刑满释放,落户贵州务川县。   出狱后,他在县里从事文书工作,后转为教育岗位,教授历史和识字课程,他没有隐瞒身份,向学生讲述过自己在台儿庄战场的经历,也提过重庆特务时期的所作所为。   当地档案馆收录了他所写的回忆稿,多篇被整理成非公开资料用于公安内部学习,他一生未返回重庆较场口,2005年住院期间,他曾向医生表达过想去一次的意愿。   病重时精神恍惚,不时提起自己打过的人,说自己“不该出手”,这些话被病房记录在案,2009年,他在务川县病逝,享年102岁。   整理他遗物时,工作人员发现一本日记,扉页上写着四个字:不求洗白,信纸已发黄,但字迹仍清晰,这四个字,被贴在了他档案袋的封面上,作为这个曾经风云一时又彻底转身的人,一生的注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郑蕴侠——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