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不是傻,只是单纯的坏。在美国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设置超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的时候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7-16 10:40:48

欧洲人不是傻,只是单纯的坏。在美国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设置超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的时候,他们也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进。然后我们不得不跟欧洲开始进行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税率的谈判。这相当于欧洲以跟随美国的名义,对我们捅刀子。 2023年10月,欧盟突然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理由是中国车企享受了政府补贴,“不公平竞争”。这帽子扣得可真够大的。咱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在全球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靠的是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势,怎么就成了“补贴倾销”?欧盟这招,说白了就是想给自家车企争取时间。 紧接着,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终裁结果,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为期五年。比亚迪、吉利、上汽这些中国车企,分别被征收17%到35.3%不等的税率。就连特斯拉,因为在上海有工厂,也被单独审查,征收7.8%的关税。这明显是针对中国企业,想把咱挤出欧洲市场。 德国经济部也表示,支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可欧盟委员会就是不听。这说明啥?欧盟的决策根本不是为了整个欧洲的利益,而是被少数国家的保护主义情绪绑架了。 欧洲为啥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怕咱中国新能源汽车抢了他们的饭碗。欧洲传统车企在燃油车时代风光无限,可到了新能源时代,转型慢得像乌龟爬。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增长缓慢,而咱中国品牌,像比亚迪,2025年4月在欧洲的销量直接超过了特斯拉。 欧洲车企慌了,只能求着政府搞贸易保护。他们心里清楚,靠市场竞争,根本干不过咱,所以只能耍阴招。 更恶心的是,中欧谈判的时候,欧洲一点诚意都没有。咱中方提出价格承诺方案,愿意设定最低出口价格,可欧方在技术细节上百般刁难。他们要求咱对每一款车型、每一个出口国家都单独定价,这根本就是故意找茬。 一辆电动车有几十种配置,要是按他们的要求,光申报就得累死,根本没法执行。这哪是谈判,分明是拖延战术,想给自家车企争取更多时间。 欧洲的行为,已经让咱中国不得不反击。2024年1月,咱商务部对欧盟的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2025年7月正式征收反倾销税,还接受了部分企业的价格承诺。 法国干邑业者急得跳脚,因为中国是他们的重要市场。西班牙就聪明多了,巴塞罗那港专门建了物流设施,用来运输中国电动汽车,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还访华,推动绿色氢能项目合作。这一对比,就知道欧洲内部有多分裂。 欧洲的这种做法,不仅伤了咱中国,也伤了他们自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减少对欧洲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影响欧洲的就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赵福军也指出,欧盟这是在阻碍全球绿色转型,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成本优势,能更快推动欧洲实现碳中和目标。可欧洲为了保护落后产能,宁愿牺牲环保大业,这不是坏是啥? 还有那欧洲的右翼势力,更是把中国新能源汽车当成了政治工具。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领导人勒庞,就公开宣称“中国从欧盟的气候政策中受益太多”,要求加大对中国的贸易限制。 他们把中国产品当成“替罪羊”,煽动民粹情绪,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欧盟的一些政客,为了选票,也跟着起哄,根本不管这样做对欧洲经济有啥长远影响。 咱再看看欧洲的市场表现。2025年上半年,欧洲电动车市场份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而中国品牌的销量却同比增长了59%。这说明啥?就算欧洲加征关税,也挡不住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欧洲消费者又不傻,同样的价格,为啥不买性价比更高的中国车?欧洲车企要是不加快转型,就算有贸易保护,也早晚得被市场淘汰。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可欧洲却一次次辜负我们的诚意。不过,中国也不是吃素的。除了反制措施,还在积极拓展其他市场。东南亚、中东、南美,到处都有咱新能源汽车的身影。欧洲要是继续执迷不悟,只会把自己孤立起来。到时候,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还有参与全球新能源革命的机会。 欧洲这波操作,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行贸易保护之实。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欧双方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欧洲人不是不懂道理,他们只是太自私,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长远的发展。

0 阅读:24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