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北京一中学生哭着跑到班主任办公室:“老师,我外公去世了,我要请假!”得知中学生的身份后,老师一把将他搂在怀里……[凝视] 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去世当天,北京一中初三学生孔继宁红着眼圈向班主任请假回家。同班同学谁也想不到,这个平时和大家一起挤公交、排队打饭的男孩,是刚刚离世的伟人的外孙。 母亲李敏在孔继宁很小时就带他搬出中南海,住进普通胡同四合院。每天早上6点半,孔继宁和邻居孩子一起等44路公交车上学,书包里装的是5分钱一个的窝头和咸菜。班里组织春游,他也和同学们一样交5毛钱车费。 高中毕业时,孔继宁放弃了北大保送名额,坚持报考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录取通知书到手那天,李敏问儿子为什么选择当兵,他回答:“想去看看边疆是什么样子。” 分配到新疆军区后,孔继宁主动申请到海拔4500米的红其拉甫哨所。这里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官兵们睡觉都要戴氧气面罩。他和战友们住在8人一间的板房里,冬天室内温度常年零下15度,洗脸水结冰是常事。 1995年一次巡逻中,班长李建军踩空摔下山坡,左腿骨折无法行走。孔继宁二话不说背起比自己重20斤的班长,在零下28度的暴雪中走了5公里才到达救援点。事后李建军问他累不累,他笑着说:“你又不是头猪,背得动。” 转业进入外交部后,孔继宁在政策研究司工作了7年。2002年春天,他递交辞职报告的当天,司长找他谈话:“你现在是副处级,再过几年就能提正处,为什么要放弃?”孔继宁的回答很简单:“想为农村孩子做点实事。” 第一次去江西井冈山调研,孔继宁在茅坪乡中心小学看到这样的场景:120多个学生挤在一间木板房里上课,黑板是用锅底灰刷在墙上的,课桌是几块木板搭成的。校长告诉他,学校已经3年没买过新教材了。 最让他震撼的是在遂川县一个叫“石坑”的村子,9岁的小姑娘刘美花每天凌晨4点起床,走3个小时山路到镇上小学。中午没钱买饭,就喝口井水啃块干红薯。 孔继宁问她为什么不在村里上学,小姑娘说村小学只有一个老师,还是代课的,经常几天不来。 回到北京,孔继宁用自己的积蓄5万元,加上向朋友借的8万元,成立了“继宁教育基金”。第一个项目就是给石坑村建一所标准化小学,包括6间教室、1个图书室和教师宿舍。 与其他慈善项目不同,孔继宁建立了“三年跟踪制”,每所援建学校,基金会都会派专人驻点一年,培训当地教师,建立图书轮换机制,确保投入发挥最大效果。 在云南怒江州,他们不仅建校舍,还给每个学生建档案,记录学习进度和家庭情况。 2019年,基金会在甘肃临夏州发现了新问题:乡村学校普遍缺美术、音乐专业教师,孩子们的画画作业就是用铅笔在作业本上画几个圆圈。 孔继宁立即启动“美育支教”计划,从师范院校招募志愿者,每人服务一学期。 去年秋天,孔继宁在贵州毕节走访时遇到11岁的苗族男孩杨光明,这孩子的数学天赋很突出,但因为普通话不好,常被同学嘲笑。 孔继宁专门安排了一对一辅导,还联系北京的志愿者每周和杨光明视频通话练习普通话。 如今64岁的孔继宁,每月仍要下乡15天以上。工作人员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摆摆手:“不亲自去看,怎么知道钱花在刀刃上?”今年春节期间,他还在西藏那曲的小学里陪孩子们包饺子。 22年来,继宁教育基金累计投入1.2亿元,援建学校152所,资助贫困学生8600多人。 基金会培训的3400多名乡村教师,正在改变着更多孩子的命运,在井冈山那所最早援建的学校,当年的小学生刘美花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老师。 前年教师节,孔继宁收到一封特殊的信,寄信人是新疆军区的老战友李建军,已经提拔为团长。信中写道:“当年你背我走雪路的事,我讲给儿子听了。他说长大也要当兵,保卫边疆。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孔继宁看了信想起了外公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他觉得自己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您身边有没有像孔继宁这样默默付出的人? 信源: 新华社《毛泽东亲属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 央视新闻《东方昆仑公益基金会井冈山义诊活动》 《解放军报》1997年驻外武官专题报道
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北京一中学生哭着跑到班主任办公室:“老师,我外公去世了
优优谈过去
2025-07-21 11:48: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