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也难解释”2008年汶川地震前,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叶志平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

优优谈过去 2025-07-21 14:48:51

“科学也难解释”2008年汶川地震前,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叶志平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业,而是专注于组织地震疏散演练。他还多次申请资金,要求加固教学楼。当时很多人觉得他不务正业,但他这样的举措,最后救了好多人的命![凝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地震来袭,距离震中40公里的安县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在96秒内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 这个结果的背后,是校长叶志平从1995年开始的13年准备。 叶志平刚当上桑枣中学校长时,发现学校的教学楼问题严重,楼板裂缝里塞着水泥纸袋充数,承重柱比标准规格细了13厘米,厕所因为长期渗水已经开始倾斜。 在90年代的农村学校,这些问题很常见,但叶志平决定彻底整改。 那时候全国都在拼升学率,校长们的考核指标就是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中学。叶志平却把很多时间花在了修楼上。 他每个月要跑三四趟教育局,磨破嘴皮子申请资金,三年下来,总共争取到35万元专项款,全部投入到教学楼加固中。 施工期间,叶志平几乎天天守在现场,他要求工人严格按照抗震标准来,钢筋该多粗就多粗,混凝土该多厚就多厚,绝不偷工减料。 楼修好了,叶志平又开始琢磨另一件事:万一真的地震了,怎么让学生快速撤离? 他制定了详细的疏散路线,二楼学生走东边楼梯,三楼走西边,四楼的先到三楼平台再分流下楼。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集合点,老师负责清点人数。 更重要的是,他坚持每学期都要演练,刚开始学生们觉得新鲜,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家长也有意见,觉得这是浪费学习时间。 叶志平对此很较真。他给每个年级设定了撤离时间:初一年级25秒,初二30秒,高中部40秒。只要有一个班级超时,全校就得重新来一遍。 有同行觉得他过于紧张,毕竟汶川这边很少有大地震。但叶志平认为,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这样的坚持持续了13年。 地震发生那天,叶志平正在绵阳参加教育局的会议,他第一时间往学校赶,心里七上八下。 当他气喘吁吁跑回学校时,看到全校师生整整齐齐站在操场上。班主任正在清点人数,学生们虽然紧张,但秩序井然。 教学楼出现了很多裂缝,但主体结构稳固,那22根加固过的承重柱发挥了关键作用,撑住了整栋楼。 而距离桑枣中学5公里外的另一所中学,教学楼直接垮塌了,师生伤亡惨重。 这场地震让所有人明白了叶志平这些年在做什么,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举动,在关键时刻救了2300多条生命。 叶志平后来调离了桑枣中学,但这个传统保留了下来,2019年的一次演练中,全校3100名师生的撤离时间缩短到了82秒,比2008年还快了14秒。 这所农村中学用实际行动证明,安全意识需要长期培养,应急能力需要反复训练。 回过头看,叶志平的做法给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了个醒:分数很重要,但生命更重要。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既能考出好成绩,也能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 那些平时看起来“没用”的准备,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这不仅适用于学校,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你的工作单位有定期组织过消防演练吗?你觉得这种演练有必要吗?   信源: 央广网——《汶川地震新闻人物今何在 最牛校长叶志平已离世》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