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俄的远东地区,会不会认祖归宗?答案已经很明确了,正如金灿荣教授所言,面对拥有1

古木过去 2025-07-27 02:13:26

大俄的远东地区,会不会认祖归宗?答案已经很明确了,正如金灿荣教授所言,面对拥有15亿人口的工业化强国,远东地区7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后的事儿,说不定真有变数。 远东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空。年轻人读完书就离开,老人在村里守着低温和孤寂,过去的二十年人口一直往西流失。 每年离开的人都能装满莫斯科的地铁,无人愿意继续坚守。等到了以后,这里很可能只剩老人。 与这片萧条的远东相比,隔一江之隔的中国东北却十分热闹。忙碌的中国货车每天开进远东,带去家电和工业品,回来的时候塞满石油和木材。 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成为俄罗斯远东最亲近的经济伙伴。远东的商人们渐渐发现,跟中国做生意更直接,不用等莫斯科的命令,办事也利索多了。 俄罗斯当然没放弃过开发远东。大批资金砸了下去,新项目一个跟着一个上线,但实际能完工的少之又少。 很多路还是几十年前苏联留下的老样子,冬天一遇大雪就封路,交通还是老问题。 中国这边不一样,天然气管道和跨境大桥都先一步修好,中国企业投的钱能看见成效。城市里连吃饭的馆子都多了中文菜单,饺子和面条成了新“国菜”。 像布拉戈维申斯克这样的边境城市,居民经常轮渡到黑河,花人民币买水果、看医生。 还有不少人干脆把孩子送到中国城市念书。生意好做了,人气旺了,遥远的远东逐渐成了“身在俄国,心向中国”。 尽管如此,远东对俄罗斯来说还是舍不得放下的“心肝宝贝”。S-400导弹摆在基地里,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天天靠港。普京对领土问题一向态度坚决,用军队保证边疆稳定。 所以,这片地盘几乎不会拱手让人。但远东地区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是哈尔滨的工资,喜欢长春的消费。 老一辈也会说,老了要去中国养老,因为医疗服务方便,菜价还便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变化,而是更多人用脚投票的结果。 金灿荣教授曾说,真正的变化不是谁抢走谁的土地,而是经济和人口的选择权。法律、军队能守住版图,可谁能拦住人往活处走? 外蒙古也走过这条路,小镇里流行人民币,孩子上学学中文,工人往中国内陆跑。远东同样如此,劳动力和资源都在慢慢流向更有活力的市场。 有些人会想起香港,尽管当年主权在英国手里,但生意往来离不开中国,等到条件成熟,回归水到渠成。远东和香港当然不同,问题复杂得多,但人口和经济的规律摆在那里。 现在远东矿场已经发现大量中国工程师在带队干活,木材厂中国工人教技术,贸易和合作一天比一天多。这些变化没有大风大浪,但长时间积累下来,很多事情就会悄悄变样。 这里的年轻一代逐渐觉得,中国的生活更有奔头。老人想享清福也倾向去中国城市。说到底,人们最终会被更好的生活吸引。

0 阅读:0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