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文(1902—1936),原名张义堂,曾用名张竞生、张瑞林,中国共产党早期党

史迹奇闻号 2025-08-10 11:51:28

张敬文(1902—1936),原名张义堂,曾用名张竞生、张瑞林,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抗日英烈。[祈祷][祈祷][祈祷] 1902年生于山东阳谷县北田庄,幼年丧母,9岁随父迁居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 1925年离开大连,先后加入冯玉祥部队、吉林德惠县警察署。1929年在中共党员吕清潭引导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 1929年-1933年以警察巡长身份为掩护,在陶赖昭派出所发展党员,建立中共陶赖昭特别支部并任书记。注重党员气节教育,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 1934年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以印刷工人身份潜入大连,通过同乡关系秘密发展党员。至1935年1月,建立满铁入船驿、码头、印刷所3个支部,发展党员30余人。 1935年春发动200余名铁路工人罢工,迫使日方提高工资、改善设施,首次在大连实现工人斗争胜利。 强调“抗日是民众的事业”,深入工厂宣讲马克思主义,揭露社会不平等,号召推翻旧制度。 建立大连首个女工支部(东亚烟草公司等),并动员5名工人北上参加抗联。 1936年3月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以“荣华客栈”老板身份建立秘密联络站,一个月内动员200余名青年参加抗日联军。 1936年6月因叛徒杨波、徐凤文出卖被捕。狱中受酷刑不屈,坚持组织难友斗争。同年10月13日于哈尔滨圈河刑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4岁。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1998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为其塑像,铭刻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张敬文的一生贯穿对压迫的反抗与对理想的坚守。从印刷学徒到地下党领袖,他始终扎根群众,以“单线联系”“严密慎重”等策略保全组织,其临终宣言更成为抗日精神的不朽象征。他的事迹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忠诚与担当,至今仍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0 阅读:0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