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核心领导人之一,人称“东满一只虎”,以游

史迹奇闻号 2025-08-11 00:04:23

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核心领导人之一,人称“东满一只虎”,以游击战术创新和根据地建设闻名。[祈祷][祈祷][祈祷] 1907年生于辽宁盖平詹家村(今属营口)贫农家庭,10岁为地主放牛,13岁始读小学,三年后因贫辍学。1926年为谋生迁居吉林延边,在老头沟煤矿做工,亲历殖民压迫,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次年深入老头沟煤矿发动工人罢工,建立反帝同盟支部。 1932年夏秋潜入山林队“长江好”策反,成功带出20余人加入延吉县游击队,任中队长、大队参谋长,成为该游击队主要创始人。 1932年为解决武器短缺,发明“延吉炸弹”(烟杆、南瓜藤、灶炕土制火药)和“辣椒面炸弹”(近战致盲敌人),大幅提升游击战力。 1933年任中共东满特委军事部长,指挥王隅沟、三道湾等保卫战,开辟延吉、汪清、珲春、和龙四大游击区。 1934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委(后改师长),率部攻克安图县城,打通与杨靖宇第一军、周保中第五军的联系。 1935年5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部队扩编至2000余人,控制吉东至南满交通线。 1936年1月,日伪军800余人进犯安图奶头山根据地。王德泰率两个连(约200人)依托险要地形浴血阻击,歼敌300余人,创抗联二军“最辉煌以少胜多战例”。当地民众将战场无名山命名“王德泰山”,永志其功。 1936年3月任东北抗联第二军军长,指挥主力向绥宁、敦化、蒙江(今靖宇)远征,实现东南满与吉东抗日武装战略协同,牵制日军关东军主力。 1936年7月升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当选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杨靖宇率第一军西征后,他独撑东满战局,指挥长白山区游击战。 1936年11月7日,于抚松小汤河村(今属白山市江源区)遭日伪军突袭。激战8小时歼敌甚众,在追击溃敌时身中数弹牺牲,年仅29岁。 2014年入选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共中央誉其“东北抗联重要军事统帅”。 1958年朝鲜战绩考察团初建其墓,1982年吉林江源县政府重建于松树镇大安村。墓碑镌刻“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奶头山战场改名“王德泰山”;延边革命纪念馆陈列其土制炸弹模型。 其战术 “辣椒面炸弹”“密营补给网”等创新写入《东北抗联作战纪要》,其“以弱抗强、因地制宜”的游击思想影响深远。 王德泰从放牛娃到抗联统帅,其“灶炕土造惊雷,辣椒面退强敌”的智慧,彰显绝境中的创造力;“奶头山阻千军,小汤河殉国门”的勇毅,铸就“东满虎威”的精神图腾。牺牲时怀中所揣未完的密营地图,标注着未竟的理想——“以山林为甲胄,化冰雪作刀兵”。今长白林海间,百姓仍传唱那句铮铮誓言:“虎死威不倒,人在红旗在!”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0 阅读:8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