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至2001年执政期间,成功将美国联邦财政从巨额赤字扭转为盈

老阿七说史 2025-08-18 10:16:37

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至2001年执政期间,成功将美国联邦财政从巨额赤字扭转为盈余,这是自1969年以来首次实现财政盈余。其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税收改革与增税、削减政府开支、推动经济增长相关政策,同时也受益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与时代因素。 1993年克林顿上台时,接的是个“烂摊子”:赤字2900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共和党人此前减税12年,钱没赚着,窟窿倒捅得更大了。 可短短5年后,美国财政竟扭亏为盈,1998年盈余692亿,2000年甚至冲到2370亿,这魔术咋变的? 克林顿下手稳准狠:年收入超18万?税率从31%→36%,超25万?再加10%附加税!大公司税率也从34%→36%,这一把就薅出2410亿美元,老百姓没咋反对,毕竟90%的税压在了6.5%的富人头上。 军费成了头号靶子,冷战结束,苏联没了,美军关基地、砍福利,军费占比从25%+猛降到14.6%,政府还裁了30万公务员,冻结白宫工资,5年硬生生抠出2550亿。 砍归砍,该花的绝不手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国铺光纤、学校通网络;砸钱搞科研、补贴企业创新,基建狂魔附体,修路、架桥、升级通信网,结果?科技企业井喷,劳动生产率暴增,GDP年均飙到3.5%-4%。 和平红利:苏联解体,军费大减,省的钱够填半个赤字坑,科技爆发:互联网泡沫虽不健康,但实打实带动投资和就业,美联储神配合:格林斯潘压住长期利率,企业借钱便宜到笑。 快进到2025年8月,特朗普在白宫挠头:一季度赤字1.2万亿美元,全年奔着破纪录去,可这回,克林顿的剧本真抄不动了,军费?一毛钱省不下! 俄乌打到第四年,美国军援已砸上千亿,中东火药桶随时爆,美军航母得蹲波斯湾,朝鲜导弹三天一射,日韩绷紧神经要保护费,军费占GDP 3.5%+,冷战后新高,想砍?选民先骂你“卖国”。 特朗普2024年刚拍胸脯“绝不加税”,共和党国会更是减税派大本营,普通老百姓还在通胀里挣扎,加税?看看2025年5月法国百万人罢工的场面吧。 全球供应链被俄乌冲突撕得稀碎,油价动不动飙,AI和新能源本可接班“新经济”,但企业怕打仗不敢投钱,增长?2025年全球预期就2.7%,比90年代差一截。 逼欧洲多出钱援乌?德国2025年已喊穷,日本防朝鲜还得自己买导弹,分摊?难如登天。 克林顿的成功秘诀其实就两条,政策够狠 + 时代给脸。 但2025年的美国,这两样都难复制,不过,有些思路仍值得特朗普参考。 军费不能砍,但能更高效,比如用AI无人机替代部分驻军,或联合盟友搞技术共享,省下的钱转投国内,学拜登《芯片法案》,逼台积电、三星来美国建厂,既保供应链,又创造高薪岗位。 加税行不通,但可学克林顿“定向收割”,比如对科技巨头加征数据税,或对军火商超额利润征“危机附加费”,钱用来补贴中产,既平民愤,又促消费。 90年代赌互联网,2025年得赌AI和清洁能源,但别光撒钱,取消化石燃料补贴,逼企业转向风电光伏,放宽AI监管,吸引全球人才。 若俄乌2026年停火,或中东意外和解,军费压力骤减,财政就能喘口气。 但这得靠外交手腕+运气,特朗普擅长前者,后者嘛,看天命了。 克林顿的辉煌,是冷战后和平红利+科技革命+政治魄力的绝版组合,2025年的美国,在战火与债务中挣扎,硬抄作业只会撞墙。 但“财政健康靠平衡”的铁律没变——要么开源,要么节流,或者等时来运转。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