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周总理等领导人正在北京饭店跳舞,周总理正跳得开心,突然就发生了一幕。 50年代的北京饭店大厅里,水晶吊灯洒下温柔的光,每到周末晚上,这里就会响起悠扬的华尔兹,成了当时干部们难得的放松时光。 那个年代的舞会和现在完全不同,男士们穿着整齐的中山装,女士们大多是文工团的姑娘,穿着朴素的连衣裙,舞池里跳的都是标准的三步舞和四步舞,没人会乱来。 周总理偶尔也会出现在这样的聚会上,他跳舞的时候从不抢风头,总是彬彬有礼地邀请在座的女同志,和每个人都聊上几句家常。 有一次舞会进行到一半,台上还安排了几个节目,一位京剧演员唱了段《红灯记》,周总理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在扶手上打着拍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可是舞会继续进行时,细心的人注意到总理的表情变了,他的目光锁定在舞池的某个角落,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原来是有个干部和一位年轻的文工团员跳舞时,动作明显越了界,这人不仅把女孩搂得很紧,手的位置也不合适,在那个讲究文明的年代,这种举动确实很突兀。 周总理当时没有大声说什么,只是用严肃的目光看着那个人,然后轻声说了句:“这样不严肃。” 那位干部可能是感受到了总理的目光,后来的动作明显规矩了许多,整个过程中,周总理始终没有高声指责,但那种不赞成的态度很明显。 其实在那些舞会上,周总理常常会利用跳舞的间隙了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他会问文工团的姑娘们:“最近排练累不累?”“家里人都好吧?”这些话听起来很平常,但对那些年轻人来说却很温暖。 有一回,他和一位刚从外地调来的女干部跳舞时,还特意询问她是否习惯北京的生活,工作上有没有什么困难,这种关怀不是做作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那个年代的人际交往确实有很多讲究,不管是工作场合还是娱乐时光,大家都很注重分寸和礼貌。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正把尊重他人当作一种习惯。 就像那次舞会上发生的事情,如果放到现在也许不算什么大事,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行为确实显得不合时宜,周总理的反应也很能说明问题,他既没有当场发火,也没有事后追究,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态度。 面对不当行为,既要及时制止,又要给对方留面子,这需要很高的情商和修养,那个年代的舞会虽然简单,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却很有意思,大家在放松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和分寸感,这种氛围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信源: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1952年,陈赓找周总理汇报工作,刚好周总理外出,等了几个小时后,陈赓饿了,就自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