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一公布,外界的表情就变了。 普京第一,不意外;紧跟其后的,是金正恩。不是传闻

剑指天涯问录 2025-08-28 20:43:07

名单一公布,外界的表情就变了。 普京第一,不意外;紧跟其后的,是金正恩。不是传闻,不是侧写,是写在官方名单里的第二位。 这一下,九三阅兵的意义从纪念走向现实:谁在同一面看台上同框,谁在同一行字里被标注,都是信号。 八十周年的纪念不是一次“回忆杀”。中国把阅兵排在此刻,既是对旧秩序的告慰,也是对新秩序的开场。 名单里二十六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足够说明这不是一场“内部仪式”。有人不来——比如白宫那位——并不让场子冷,反而让人更想看:谁坐满了空出来的席位,谁从缝隙里捡回了话语权。 金正恩排第二,既意外,也合逻辑。意外在于他平日很少出现在多边舞台;合逻辑在于,这是一场“抗战胜利”的纪念。 朝鲜半岛在日本殖民下挣扎的三十余年里,朝鲜抗日武装在东满、吉东南的山野间打出来的枪声,本就是这段历史的组成部分。 东北抗联的名录里,朝鲜人的名字一串串排着:金日成、崔贤、金策、金光侠……这种血脉关系,不需要靠修辞渲染。 阅兵看台上排位的礼数,本质上是对历史账本的一次对照:谁在那段时间里付过账,今天就该坐在前排。 还有现实层面的考量。 俄乌战局未息,俄朝关系一路加速。去年两国把条约写到“军事同盟”的级别,中俄朝这条线自然会被世界放大镜盯着。 中国选择此时把朝鲜领袖放在第二位,等于把三角关系摊在明面上:不搞结盟,但彼此理解的“战略语言”在同步。 外界想挑拨“俄朝近则中朝远”的叙事,这一排位就算不上温柔一刀,而是直白的反驳。 有人会问:那韩国呢?更早之前,北京确实通过多条渠道试探过李在明的意向。答案大家都看到了——拒绝。 理由并不复杂:首尔不想在中美之间被“看成站队”。于是出现了一个颇具荒诞感的场景:在白宫,特朗普笑着说“可以跟你一起坐飞机来中国”; 现实里,李在明选择了把这张票退掉。外交从来讲究时机和胆识,错过的不是一次看台上的镜头,而是一段可重置逻辑的窗口。 尤其在韩国国内“反华”情绪被政客反复消费、对外政策对华盛顿高度敏感的当下,这张缺席的座位,不仅仅是一把空椅子。 至于日本的跳脚,就更有熟悉感了。把“纪念抗战”指成“过度聚焦历史”,几乎是教科书式的倒置。 靖国神社从来香火不断,课本里修改过的段落从来改不回去,此时此刻又对他国的纪念指手画脚——这不是分歧,是态度。有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大家心里有数。 名单之外,还有看点。阅兵会亮什么,不必抢在军报前做“泄露者”。 可以确认的是,平台更年轻、节奏更快、体系更完整,这是军迷能看见的“硬”。 更重要的是“软”:在南海、在台海、在西太,一些国家总在赌中国会不会“收手”。 阅兵这一天,是把筹码摊一摊:我们的“手”,不是抽风式地挥舞,而是有组织、有耐心、有后劲的常态存在。 看台上那些目光,懂也好,不懂也好,信息已经送达。 回到“排位”这个小题。秩序感,是政治的隐性语法。普京居首,不用解释;金正恩其后,呼应历史与现实; 再往下,是在地缘上相邻、在经济上互补、在安全上彼此倚重的一串国家。西方主流领导人缺席,并没有把这场合办薄,反而让“非西方世界”的剪影更清晰。 谁在朋友圈里,谁在场外喊话,大家都在记笔记。 有人拿这份名单问:中国是不是要“抱团”?答案还是那句老话:不结盟,但不缺朋友。把阵地守住,把通道修好,把合作做实——这是中国对纷乱世界最有耐心的回应。 不要把“第二位”理解成“绑定”,它更像一个提醒:历史里站在一起的,现实中也更容易说清话。 这不是把谁绑上战车,而是告诉谁——这条路,我们有自己的方向盘。 韩国和日本的那点纠结,也不用再费笔墨。中日韩自贸区谈到今天,政治意志的缺位比技术问题更伤人。 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把“可选”变多了,耐心自然也就没必要无上限地给出去。别人犹豫,自己不必跟着停下脚步。 等他们意识到“赌气换不到安全感”,再回头谈,条件和节奏只会由我们来定。 至于华盛顿,心态其实已经写在前几次表态里:来不了,又不想看着别人来了;想在名单外搅局,又怕搅得太过显得小家子气。 于是有时用嘴硬,有时用小动作。对这种节奏,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回嘴,而是把场子办好,把朋友接好,把实力亮好。一场阅兵做不到让世界“豁然开朗”,但足以让几张犹豫的脸沉默下来。 很多人问,中国会不会和俄朝“结盟”?答案一直没变——不会。理由也简单:有实力的人不需要结盟来证明安全。 这场阅兵,不仅在纪念一段共同的抗争史,也在提醒当下的观众——我们有自己的节拍,不被别人的时钟支配。 那些坐在前排的朋友,欢迎;那些站在门口观望的,也不急。 世界变化很快,但秩序的密码从不复杂:尊重、记性、实力。这三样,我们都带到了现场。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抗战胜利80周年)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九三纪念活动》

0 阅读:324

猜你喜欢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