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夜空再一次被撕开。9月9日深夜,俄罗斯出动了415架无人机和40多枚导弹,乌克兰多座城市遭到袭击,波兰的天空也没能幸免。几架疑似俄制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被防空部队击落,机场紧急关闭,民众被要求避难。紧接着,美军F-35飞抵东欧,北约迅速进入战备状态。问题来了:这是普京故意挑衅北约,还是战争边缘的一次技术“溢出”? 俄乌战场从来不缺轰炸,但这一夜的密集出动,显得不同寻常。俄罗斯用的是伊朗“见证者”和国产替代品,单价不过几万美元,专门对着乌克兰昂贵的防空系统猛砸。巡航导弹动辄上百万美元,而无人机成本低得多,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消耗战。笔者认为,这种打法的逻辑很清楚:俄罗斯打的不是漂亮仗,而是持久战,目的就是拖,让乌克兰烧钱烧到心虚。 从目标看,俄方依旧集中在军工设施、电网和铁路枢纽,没有直接瞄准北约的基础设施。闯入波兰领空的无人机,看上去更像是误飞,可能是导航干扰,也可能是躲避乌克兰火力时偏航。但无论是否偶然,边界被踩了,政治上的分量就完全不同。 波兰这次没犹豫,直接开火,把越境无人机击落。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波兰首次在自家空域动真格。对外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北约不是橡皮泥,红线真有人试,真会有火光。紧接着,美军F-35进入部署,意大利的预警机也赶来,东欧的防空网络一夜之间拉满。这一套动作不是为了开战,而是立规矩,告诉莫斯科,北约的第五条不是摆设。 但另一方面,北约也没有把局势推到不可控的边缘。没有越境反击,没有直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外交辞令都极为克制。发言人反复强调“不寻求冲突升级”。这说明北约很清楚,展示决心和避免升级,必须同时拿捏。 局势会往哪走?大体有几条路。其一,俄罗斯完成阶段性目标后,袭击频次可能放缓,波兰的警戒级别也会逐步下降。其二,如果无人机继续“误飞”,北约必然加大投入,加快对乌克兰的防空支援,甚至建立更紧密的情报联动,但依旧会尽量避免直接对抗。其三,通过外交渠道降温,波兰已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北约内部也在频繁沟通,不排除重启美俄、欧俄危机沟通机制,至少建立防止误判的技术通道。 笔者认为,这次事件的背后,更多是俄罗斯战略的换挡。无人机蜂群不是炫技,而是经济账。相比导弹打击的精准致命,无人机轰炸是一种消耗战逻辑,用“白菜价”设备逼迫对手不断开火,让昂贵的防空导弹成了耗材。而这次不小心撞上了波兰的红线,也让全世界看清一个事实:战场的边界正在模糊,战争的外溢风险越来越大。 波兰的紧张反应,是一次真实的警告。北约的快速联动,是在划一道底线:不求升级,但绝不容忍。俄罗斯不会因为这次摩擦就把矛头转向北约,它的核心棋局依旧在乌克兰,但类似的“试探”,只要次数够多,迟早会逼着北约做出更强烈的反应。 参考资料 波兰总理称“俄无人机侵犯波兰领空”,俄方暂未回应 2025-09-10 14:51·环球网
东欧的夜空再一次被撕开。9月9日深夜,俄罗斯出动了415架无人机和40多枚导弹,
剑指天涯问录
2025-09-11 13:59:5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