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刚落幕,中东那边就响起了另一声闷雷。 以色列突袭卡塔尔,手法干脆,后果复杂。美方先是被指“批准”,随后急忙撇清,说只是“事前知会”。 而就在大家还在甩锅的时候,特朗普忽然补了一刀,对卡塔尔抛出一句“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 这句话听上去像安慰,但更像是在标价:你要安全,我能卖你。问题是,这到底是承诺,还是一场赤裸裸的捆绑? 卡塔尔刚被炸得心慌意乱,特朗普的反应快得出奇。他的逻辑和当年对沙特、阿联酋的套路一模一样:先让你觉得危险,再告诉你只有我能保你平安。这不是安抚,这是危机营销。美军火商在海湾的生意从没断过,2017年以来订单早就破了千亿。现在加上这句“我罩你”,意思再明白不过——安全要靠美元来买。笔者认为,这不是对卡塔尔说的,而是给所有海湾国家敲警钟:要么跟着美国,要么自己扛。 以色列的突袭,本质上是一次示范。结果也很快显现:伊朗大声谴责,却什么实招都没有;卡塔尔自己则沉默得出奇。没有强硬表态,比表态更说明问题——连自己家门口被袭击,都不敢和以色列、美国正面硬碰。对伊朗来说,这打击不小。沙特和它刚和解,本以为能借机扩大战略空间,如今一看,邻居们正在被美国拢回怀里,伊朗反倒孤零零站着,底气更虚。 俄罗斯的窘境更明显。乌克兰战场本就焦头烂额,现在中东又起火,美国这一招就是逼俄分心。更尴尬的是,俄伊关系原本还算“互补”,可到关键时刻,如果俄罗斯撑不住,伊朗就会觉得“朋友”这两个字只是口号。《环球时报》早就提醒过:俄对伊的安全承诺,从来不是义无反顾,而是条件性的合作。如今条件变了,考题来了,俄罗斯能不能交卷,全世界都在盯着。 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碰撞:中国和美国的模式在中东正面对撞。过去几年,中国通过牵线沙伊和解,把“调停者”的形象坐实。《新华社》当时的报道也强调,这是和平与发展的路线,靠合作赢信任。可美国这边的打法是另一套:制造恐慌,再收编小弟。特朗普的一句“保证”,配合以色列的行动,等于把安全议题重新垄断在美国手里。对沙特、卡塔尔这类国家来说,和平倡议听上去很美,但真遇袭击时,子弹和军火显得更实在。 这对中国是个挑战。中东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本该是经济合作的舞台。可美国偏要用安全焦虑来设局,把中国推向边缘。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场话语权之争——美国用枪杆子定义安全,中国用合作定义稳定。哪一套更能说服人,还要看各国在现实里的取舍。 从结果看,以色列这次的突袭根本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信号战”。美国顺势卖军火、扩存在,一箭三雕:孤立伊朗,牵制俄罗斯,顺带给中国制造麻烦。军火商盆满钵满,但地区自主性被吞噬殆尽。海湾国家重新掉进“选边站队”的老路,和平变成奢侈品。 参考资料 以色列首次在卡塔尔境内定点清除哈马斯领导层?哈马斯谈判代表生死未卜 2025-09-09 23:11·红星新闻
以色列战机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中间要经过沙特领空,沙特不可能不知情。当然,沙
【13评论】【13点赞】
用户10xxx34
弱智的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