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大怨种”。可谁知楼忠福却说自己白捡了一家饭店。直到后来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幅名叫《初晴》的传世佳作以2.085亿天价成交,人们才忍不住感慨:“楼忠福真有眼光!” 2019年,一幅画在北京拍出了2.085亿的天价。奇妙的是,这个数字几乎和19年前,浙江商人楼忠福买下杭州西湖边上一整座饭店的价格一模一样。 这当然不是巧合。这简直是一场横跨二十年的价值布局,最终揭晓的谜底。要看懂这个故事,我们得换个视角,不聊生意经,只聊这幅名叫《初晴》的画。 它宛如一位卓越的演员,于时光长河中穿梭,在不同的时代舞台上,精准且生动地演绎着三个风格迥异、判若云泥的角色。 它最初的身份,是一个光芒万丈的文化符号。时值 1959 年,西湖之畔的华侨饭店甫一揭幕,便一心想打造独特气韵、尽显高雅格调。 为此,饭店特意向国画界泰斗潘天寿发出诚挚邀约,盼能借先生的声望与精湛艺能,为这座新落成的建筑注入独特魅力,撑起不凡气象。 这位师从过吴昌硕和李叔同的巨匠,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描绘天台山石梁飞瀑雨后景色的巨作。 纵跨三丈有余的画卷之上,墨色如奔雷、笔势似苍松,这幅气魄撼人的作品,正是潘天寿暮年艺术生涯里,足以冠绝古今的扛鼎之作。 饭店大堂的核心位置,一幅作品与名家吴茀之的佳作并肩悬挂,既是撑起整个空间格调的 “门面担当”,更成了杭州城里一张鲜活的文化符号。 可惜,荣光没能持续。 这家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国营老牌宾馆,因未能跟上时代步伐革新经营思路,往日红火的生意渐渐没了踪影,就连外墙的涂料也早已斑驳不堪,一块块墙皮悄然剥落,尽显衰败。 大约在1979年,管理层做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为了“保护”真迹,他们找人临摹了一张替代品挂上,然后把《初晴》的真迹锁进了仓库。 这一锁,就是近二十年。昔日的镇店之宝,就这样和破旧桌椅、废弃杂物堆在一起,被包裹在旧报纸里,躺在一个破木箱中,彻底被遗忘。 它的艺术价值,在现实中归零了。 然后,它迎来了第二个身份:一项只有一个人能看穿的隐秘资产。时间来到2000年,资不抵债的华侨饭店被整体拍卖。 近三十家企业闻汛而动,如群蜂逐蜜般聚拢过来,所有目光都像被磁石牢牢吸附,死死定格在那片紧邻 “断桥残雪” 的稀缺地块上 —— 那可是此后再难寻觅的城市绝版资源。 于拍卖场的喧嚣纷扰间,浙江广厦集团掌舵者楼忠福仿若一股异流。周遭的热闹繁华未能将他同化,他以独特之姿,在这方天地里自成一格,恰似异类般引人注目。 他一路猛追,价格飙升,甚至超出了他自己1.9亿的预算。 最终,他以2.08亿这个咋舌的价格,拿下了这个破败的烂摊子。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是个“冤大头”。 可大家不知道,楼忠福除了是商人,还是个资深书画藏家。 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在这家饭店吃饭时,被大堂里那幅《初晴》深深震撼,当场就想高价买下,却被饭店以“镇店之宝”为由婉拒。他一直没忘了这幅画。 对他来说,这场交易的标的物根本不是饭店,而是那幅被世界遗忘的画。他支付2.08亿,买的不是砖瓦,而是打开那间仓库的权利。 所以,他拿下饭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鉴定专家直奔仓库。 当那个蒙尘的木箱被打开,专家确认是真迹时,楼忠福感慨地说,这家饭店,确实是白捡的。 最后,《初晴》展示了它的第三重身份:一个精准的金融工具。楼忠福获此画作之后,并未急于将其变现。 他似乎并不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有着更长远的考量,这份沉稳与远见令人不禁心生敬意。 他先是斥巨资请来顶尖专家,对画作进行修复保养。同时,他也对饭店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重获新生,成了网红打卡地。 他耐心等待了近二十年。直到2019年,他判断时机成熟,才将这幅珍藏已久的画作送到了北京的嘉德拍卖行。消息一出,全球收藏界为之震动。 最终落槌,尘埃落定。落槌价添上佣金,分毫不差,恰恰是2.085亿元,这一精准的数字,宛如命运之笔写下的注脚。 这个数字,完美覆盖了他当年收购整个饭店的全部成本。直到这一刻,人们才真正听懂了他十九年前那句“白捡了一家饭店”的真正含义。 信息来源:历史时刻|“靓女”不愁嫁 折射杭州国企加快改制步伐,2019-10-03 07:29:09杭州网
家人们快看!杭州地铁这大哥才叫真·反诬告教科书!俩女生上来就指着鼻子喊“你偷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