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一名男子回乡创业17年,开了工厂,却欠银行1400万。银行将债务以126万打包转给4个自然人,五年多后债务却滚到5125万。债权人要求拍卖厂房还钱,男子质疑债务虚高和真实性,但债权人坚称债权转让程序合法。 9月17日,中国能源报的一则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警醒。 2006年,白尚清听到政府大力鼓励海归和民营企业回乡创业的号召,心里燃起了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经过几年的海外打拼,他积累了7000多万的身家,虽然这笔钱在大城市或海外投资可能只能算是中等规模,但在家乡却足够改变一片人的生活。 白尚清回到家乡,选中了乡镇附近的一块空地,决定建起一家青龙金属工厂,他从设计、设备采购到招聘员工,每一步都亲力亲为。 工厂的规划和布局都力求现代化,既要保证生产效率,也要兼顾安全和环保,他还特意邀请了一些老乡参与施工,让资金在本地流动,同时也提供了短期的就业机会。 到了2013年,青龙金属工厂历经数年的筹备和建设,终于能够正式开工运转,但是漫长的建设周期几乎把白尚清积累的全部资金烧光了。 从海外带回的7000多万已经花在厂房、设备、原材料和员工培训上,账面几乎见底。面对已经到来的生产压力和未还的贷款,他深知工厂若不尽快盈利,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为了确保工厂能顺利运营、逐步偿还之前的贷款,白尚清鼓起勇气,向大连的一家银行申请贷款,最终借到1400万元。 工厂开工初期,每一笔开销都要精打细算,设备采购要压低成本,原材料供应要挑性价比最高的,人工工资虽不能拖欠,也必须安排在现金流允许的情况下发放。 白尚清每天几乎泡在工厂和办公室之间,既要盯生产进度,又要盯财务账目,压力巨大,但他从未抱怨。 2015年,行业整体低迷,青龙金属的营收下滑了三成,这对原本就紧张的资金链是个沉重打击。 但白尚清没有选择放弃或躺平,他主动联系银行,说明情况,商量贷款分期还款的可能性,并提出具体方案,银行虽然犹豫,但也同意了分期安排。 随后,在法院的监督下,他严格按规定,一笔一笔将145万元本金打入指定账户,虽然自己的生活压力大,他也没有懈怠过,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保证员工的工资和贷款按时还上。 就在白尚清埋头还钱的时候,这笔债务在银行那里的身份,已经变了,2019年,大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涨到了3.93%,白尚清这笔债,就成了甩卖的包袱之一。 白尚清还剩1376.5万的本金,还有实打实的厂房做抵押,结果在银行打包处理的资产包里,估值只有区区126万。 整个包近5.9个亿的债权,被银行用5325万的价格,“清仓”卖给了一家厦门的资管公司,整个过程,白尚清连一个电话都没接到,完全被蒙在鼓里。 这笔债一旦离开银行,就彻底变了味。它先是被转给一家注册资本才100万的上海公司,不到半年,又被单独拎出来,用1300万的价格卖给了四个素不相识的自然人。 每一次转手,它的价格都在暴涨。 当这四个新债主找上门时,白尚清懵了,他们张口就要5125万,光利息就在四年多里从674万飙升到3748万,远远超过了法律保护的上限。 白尚清要他们拿出1300万的付款凭证,对方却支支吾吾拿不出来,嘴上却一口咬定程序合法,反手就向法院申请拍卖工厂。 白尚清目前已经将自己的情况上报给法院,目前双方正在僵持之中...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
四川眉山,一名男子回乡创业17年,开了工厂,却欠银行1400万。银行将债务以12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9-19 15:49: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