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调亲美、坚持反华的弹丸小国,2023年却选出一亲华总统,这人什么来头? 危地马拉长年被视作美国的坚定盟友,与台湾保持所谓“邦交”,在中美洲只剩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还维持这种关系,阿雷瓦洛上任后,却在延续这一传统的同时,释放出新的信号。 他一方面在2025年访台时强调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北京传递出合作的意愿,这种看似矛盾的姿态,让外界感到复杂。 他的政治身份本就带有鲜明色彩,自称社会民主派的他,上台后把反腐放在首要位置,拆掉前任留下的政治围墙,试图展示清廉和透明。 但与此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对外开拓,在公开讲话里,阿雷瓦洛一再表示,中国是世界大市场,危地马拉需要更紧密的经贸通道来拓展空间,他明白,若只依赖美国和台湾,国家的经济困境很难真正缓解。 不过,这种平衡很快遇到考验,中国市场对危地马拉的农产品出口并不完全畅通,咖啡和夏威夷果曾多次在港口受阻,让国内企业怨声载道。 外界普遍认为,这与危地马拉的对台立场脱不开关系,阿雷瓦洛既不愿失去中国市场,也不敢轻易放弃台湾政治纽带,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正是他外交策略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危地马拉正在经历一种微妙的转向,它依旧是美国的“盟友”,依旧在国际场合给台湾背书,但新领导人试图在夹缝中寻找另一条路。 这个转向究竟能走多远,不光取决于他本人的决心,还受制于国内既得利益集团与外部大国的博弈。 阿雷瓦洛能站上总统舞台,本身就是一场“黑马逆袭”,在2023年大选第一轮中,他的支持率只有11.78%,远远落后于老牌政治家桑德拉·托雷斯。 谁都没把他当成头号热门,但第二轮投票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吃惊,他以59%的优势翻盘,硬是把传统强势政党压了下去。 他的个人履历也让这场胜利更耐人寻味,作为前总统之子,他并没有完全依靠家族背景,而是走出了一条更国际化的路。 早年就投身外交系统,先后在以色列、西班牙等地任职,甚至拿到过墨西哥总统授予的勋章,后来的国际和平组织工作,也让他积累了跨区域的政治眼光。 这些经历与危地马拉本土政客大不相同,为他塑造出一个兼具理想和务实的形象。 他的政治生涯真正起步是在2015年反腐抗议浪潮,那一年,他与一群知识分子成立智库,并在2017年把它变成了“种子运动党”。 四年后,他作为国会议员进入权力核心,在外交、人权和国防等议题上不断发声,正是这种长期的积累,为他最终的竞选提供了基础。 选举过程其实揭示了危地马拉社会的深层矛盾,贫困、暴力、腐败,让大部分民众早已对传统政党失望透顶,托雷斯虽有深厚根基,但她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并不能给出新的答案。 阿雷瓦洛的“反腐”和“变革”口号,正好击中了人们的心,他的胜利不仅是个人的突破,更是危地马拉政治风向的一次大转折。 阿雷瓦洛的胜选并没有让权力平稳过渡,2024年1月14日,原定的就职仪式被国会反对派拖延,检察机构更是频频出手,试图推翻结果。 直到15日凌晨,他才在剧院里举手宣誓,这场延迟与争议,让整个危地马拉见证了新总统的脆弱起点。 执政初期,他迅速展开行动,解雇前任留下的大批官员,成立反敲诈警队,还拆掉总统府的铁栏杆,用象征性举措传递清廉与开放的信号,他希望以实际动作证明自己反腐的决心,并借此稳固社会支持。 不过,改革之路并不平坦,国会中的反对派牢牢掌握多数,预算和改革议案屡屡被卡,检方甚至对他本人发起多项调查,意图削弱其合法性。 在这种格局下,他的政策推行面临巨大阻力,阿雷瓦洛只能依靠社交媒体与民众保持联系,试图以直接沟通抵消体制上的孤立,这种治国方式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也反映了传统政治空间的封闭。 阿雷瓦洛的身上,有着历史的烙印,1958年,他出生在流亡生活中,父亲是危地马拉首位民选总统,却因美国支持的政变而被迫离开。 这样的背景让他始终对美国保持戒心,也促使他在外交选择上更愿意寻求新的平衡。 他深知危地马拉的困境,经济依赖美国,政治受制于国内寡头与外部力量,即便如此,他仍希望通过对华经贸合作为国家寻找出口。 问题在于,台湾的金钱外交与美国的战略介入,使得危地马拉想要转向并不容易,他个人虽有意愿,但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本去顶住双重压力。 未来几年,危地马拉很可能在“政治维持对台、经济探索对华”的路径上徘徊,既不能贸然断绝旧有纽带,又无法忽视中国市场的诱惑。 阿雷瓦洛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抉择,而是全球格局下小国生存的难题,他的抉择,将继续在中美角力与国内政争的夹缝中摇摆。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竞选打“亲华”牌 阿雷瓦洛能否作出危中建交决断)
美国布鲁金斯资深研究员何瑞恩说,特朗普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美国对外关系中可
【3评论】【5点赞】